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歙縣

歙縣

秦置,屬鄣郡。治所即今安徽歙縣 (徽城鎮)。西漢元封二年 (前 109) 屬丹陽郡,郡都尉駐此。《說文》 釋歙: “縮鼻也。” 以其地形如塌鼻狀盆地,為古越語方言地名。舊說以縣境諸水交會之口歙浦為名,不確。東漢建安十三年 (208),分屬新都郡。西晉太康元年 (280) 屬新安郡。隋開皇九年(589) 廢。十一年 (591) 復置,屬歙州。隋末為新安郡治。唐武德四年 (621) 為歙州治。北宋宣和三年 (1121) 為徽州治。元至元十四年 (1277) 為徽州路治。明為徽州府治。民國初屬安徽蕪湖道。1928年直屬安徽省。


在安徽省南部、新安江中游。屬黃山市。面積2122平方千米。人口49.8萬。轄13鎮、28鄉。縣人民政府駐徽城鎮。秦置歙縣,屬會稽郡。《舊唐書·地理志》:“縣南有歙浦,因為名。”南宋淳熙《新安志》:“或曰,歙者翕也,謂山水翕聚也。”漢屬丹陽郡。東漢建安中屬新都郡。西晉屬新安郡。隋開皇中為歙州治。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為徽州治。元為徽州路治。明、清為徽州府治。1912年裁府留縣。1914年屬蕪湖道,1927年直屬省。1949年屬皖南行署區徽州專區,1952年屬安徽省徽州專區。1956年屬蕪湖專區。1961年復屬徽州專區。1971年屬徽州地區。1987年徽州地區撤銷,改為黃山市轄縣;同年11月劃岩寺鎮及西部七鄉設黃山市徽州區,劃篁墩鄉屬屯溪區。地處皖南山地南部,中部為徽州盆地。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農產以稻、小麥、玉米、油菜籽為主。為全國重點產茶縣之一,以毛峰、大方、烘青、茉莉花茶聞名。特產三潭枇杷、雪梨、獼猴桃、貢菊、金絲蜜棗、筍乾。工業有制茶、建材、化工、機械、汽車修配等廠。歙硯、徽墨、竹木磚石雕和盆景為傳統工藝品。皖贛鐵路斜貫縣境。公路以慈張、徽杭為主要幹線。新安江自深渡以下常年通航汽輪。縣城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蹟有新州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竦口古瓷窯址、許國石坊、長安寺塔、漁梁壩、太平橋、棠樾牌坊群、漸江墓、黃賓鴻故居、新安碑園、多景園等。建有陶行知紀念館。

歙縣字典分解

歙縣的解釋 歙縣(shè-) : 在安徽省東南部、新安江上游,皖贛鐵路經過境內。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人口58萬(1993年)。地處黃山地區,特產有黃山毛峰、老竹大方茶和徽墨

歙的解釋 歙 xī 收斂,吸進:“將欲歙之,必固張之”。 古同“翕”,和洽。 歙 shè 〔歙縣〕地名,在中國安徽省。簡稱“歙”,如“歙硯”。 筆畫數:16; 部首:

縣的解釋 縣 (縣) xiàn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xuán 古同“懸”。 筆畫數:7; 部首:厶; 筆順編號:2511154

順便了解:歙侯【歷史官職】

官名,也寫作翕侯,西漢時西域烏孫國置,猶漢之將軍,掌征伐。《漢書·辛慶忌傳》:“少以父任為右校丞,隨長羅侯常惠屯田烏孫赤谷城,與歙侯戰,陷陣卻敵。”參看“翕侯”條。

歙縣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