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官職>> 三行

三行

歷史字典解釋:

春秋晉國的建制步兵。晉國地處深山,與戎狄為鄰,在其壯大過程中曾長期與戎狄族交往,吸取了戎狄族步兵善戰的經驗,於魯僖公十年(即晉惠公元年, 公元前650年)建立了步兵部隊——左行和右行,隸屬於太子申生為主帥的下軍,事在建立三軍之前十七年(見《左傳·僖公十年》)。至晉文公五年(公元前632年) 正式建立獨立的建制步兵——中左右三行 (見《左傳·僖公三十八年》)。這是晉國軍制的重大改革。新建的三行,有將無佐,其主帥的級別也比較低。

詞語分解

  • 三行的解釋 .祝酒三次。 漢 揚雄 《法言·修身》:“賓主百拜,而酒三行,不已華乎?”《後漢書·方術傳上·楊由》:“酒若三行,便宜嚴駕。”《宋史·樂志十三》:“醆斝三行,盛儀斯舉。”.三種德行。《周禮·地官·師
  • 三的字典解釋 三 ā 數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叄”代):三維空間。三部曲。三國(中國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數:三思而行。三緘其口。 筆畫數:; 部首:一; 筆順編號:
  • 行的字典解釋 行 í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蹤。行百里者半九十。行雲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遠自邇。 出外時用的:行裝。行篋。行李。 流通,傳遞:行銷。風行一時。 從事:進行。 流動性的,臨時性的:行商。行營。

歷史官職推薦:東宮六局

官署合稱。明朝置典璽、典膳、典服、典藥、典乘、典兵六局,均為侍奉皇太子起居生活的宦官機構。洪武二年始置。初設有典翰局,典乘、典兵合為典乘兵一局。二十八年始罷典翰,分典乘兵為二局。遂為定製。詳分見各局

三行_三行介紹_歷史知識
三行_三行介紹_歷史知識糾錯

猜你喜歡:


三行_三行介紹_歷史知識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if item.fback}}
管理員回覆:{{item.fback}}
{{/if}}
{{/e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