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要下大夫

歷史字典解釋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秋官府要司長官,下設小司要上士以佐其職,司烜中士、伊耆氏中士等官屬。正四命。隋文帝開皇元年(581)罷。


官名。《周禮》無此官,北周於秋官府置司要下大夫,正四命。其職掌史無明文,從其屬官的職掌推測,可能是掌管供給祭祀用器物的官。副職為小司要上士,正三命。其屬官有二職:一為司烜中士、下士,掌供祭祀用的明齍、明燭、明水,並掌火政;一為伊耆氏中士、下士,掌供杖及杖篋,以供祭祀及賞賜之用。詳見“司烜中士、下士”、“伊耆氏中士、下士”。

詞語分解

  • 下大夫的解釋 古代的職官名。 周 王室及諸侯各國卿以下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左傳·哀公三年》:“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韓非子·外儲說左下》:“故 晉國 之法,上大夫二輿二乘,中大夫二輿一乘,下大

歷史官職推薦:內閣典籍廳

清代內閣的內部機構。分南北兩廳,主辦秘書事務。南廳辦理閣務,諸如收發及辦理文稿,掌關防內閣無印,對外行文,用典籍廳關防。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及內廷修書各館,亦借用典籍廳關防,以及對下級官員的考績工作;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司要下大夫歷史

相關歷史

司要下大夫_司要下大夫介紹_歷史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