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吏

散吏怎么寫好看

散吏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官府無具體職掌的閒散吏員。漢朝指冗從,從史之類。其地位相當於史,最高則為祭酒。府所置議曹或謀曹均為散吏,作為對郡內知名人士的一種優禮。晉朝郡、國、縣皆置,為在編吏員; 依郡、國、縣大小,郡國置十三至三十九人不等;縣置四至二十六人不等。


州郡無固定職事的屬吏。《後漢書·胡廣傳》:“廣少孤貧,親執家。長大,隨輩入郡為散吏。”晉朝乾寶《晉紀總論》:“王彌者,青州之散吏也。”

詞語分解

  • 散吏的解釋 閒散的官吏。指有官階而無職事的官員。《後漢書·胡廣傳》:“ 廣 少孤貧,親執家苦。長大,隨輩入郡為散吏。” 唐 李頎 《裴尹東溪別業》詩:“清歡信可尚,散吏亦何有。” 宋 范仲淹 《酬滕子京同年》
  • 散的字典解釋 散 à 分開,由聚集而分離:分散。解散。渙散。散落。散失。散逸。 分布,分給:散布。散發(?)。天女散花。 排遣:散心。散悶(坣 )。 解僱:他幹的不好,讓那家飯店給散了。 集聚 散 ǎ 沒有約束,
  • 吏的字典解釋 吏 ì 舊時代的大小官員:吏治。官吏。 舊指小公務員:吏員。胥吏(地方官府中辦理文書的人)。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歷史官職推薦:龍捷左右軍

禁軍名。後周置,《五代會要·京城諸軍》記後周廣順元年公元年四月改侍衛馬軍為龍捷左右軍,為禁軍中的兩軍。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散吏歷史

相關歷史

散吏_散吏介紹_歷史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