祋諷

歷史字典解釋

東漢人。安帝時為光祿勛。延光三年,廢太子保為濟陰王。諷與來歷等十餘人俱詣鴻都門證太子無過。及劉保即位為順帝,諷已卒,拜其子為郎。

詞語分解

  • 祋的字典解釋 祋 ì 古代的一種兵器,即殳。 懸掛羊皮的竿子。古代用羊皮掛在竿子上,置放城門口,用以驚嚇不當入城而入城的牛馬:“關門夜開,不下羊皮之祋。” 姓。 筆畫數:; 部首:礻; 筆順編號:
  • 諷的字典解釋 諷 (諷) ě 不看著書本念,背書:諷誦(抑揚頓挫地誦讀)。諷詠。 用含蓄的話勸告或譏刺:諷刺。諷諫(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語進諫)。諷喻(一種修辭手法,用說故事等方式說明事物的道理)。諷一勸百

歷史人物推薦:崔論

唐定州安喜人。崔液子。玄宗天寶中自櫟陽令遷司勛員外郎、濛陽太守。肅宗乾元中為州刺史,以理行稱。代宗大曆末遷同、衢二州刺史。秩滿,寓於揚、楚間。德宗以舊族耆年,擢大理卿,致仕,卒。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祋諷歷史

相關歷史

祋諷_祋諷介紹_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