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等丁產簿

歷史字典解釋

又稱五等簿、五等版簿、人口產業簿、丁產等第簿。征科賦役所依據的基本簿籍,登記鄉村戶的丁口、產業和戶等。戶等據稅錢或家業錢多少劃分,分五等。每逢閏年,即約隔三年,推排產業,升降戶等,加以重造。以縣為單位,由縣令、佐責成耆長、戶長、鄉書手核實各戶產業、丁口,定出戶等,註明所服差役,先榜公布,然後造簿。

詞語分解

  • 五等的解釋 .五個等級。《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五等。”《孟子·萬章下》:“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 孫奭 疏:“《孟子》所言 周 制,《王制》所言 夏

歷史知識推薦:邵長蘅

— 清江蘇武進人,一名衡,字子湘,自號青門山人。諸生。後因事除名,旋入太學。嘗與馮景同客於江蘇巡撫宋犖幕。工詩,尤致力古文辭,為王士禛、汪琬所稱許。曾選王士禛、宋犖詩,編為《二家詩鈔》。著有《青門簏稿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五等丁產簿歷史

相關歷史

五等丁產簿_五等丁產簿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