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菽堂筆記

歷史字典解釋

書名。清俞撰。二卷。俞字元穆,又號散人,書齋名采菽堂。湖南湘鄉人。由書序知作者曾佐浙大吏秉璋督川又聘之,後以道員總理江蘇營務處,兼統蘇防、留防和鹽捕各軍,甲午之役總威武軍營務。此筆記多言時事,書牘則關練兵、剿捕及甲午中日戰爭事。光緒二十五年(1899)刊行。

詞語分解

  • 采菽的解釋 .謂採摘豆葉。《詩·小雅·采菽》:“采菽采菽,筐之筥之。”.喻奪取政權。語本《詩·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鄭玄 箋:“藿生原中,非有主也,以喻王位無常家也,勤於德者則得之。”《新唐書·
  • 筆記的解釋 用筆記錄詳細解釋.古時稱散文為筆,與韻文相對時,稱筆記。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才略》:“ 路粹 、 楊修 ,頗懷筆記之工; 丁儀 、 邯鄲 ,亦含論述之美。”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

歷史知識推薦:引稅

亦稱船引稅。明代稅課之一。海防官向海外貿易商船頒發*船引時所征之稅。萬曆初規定去東西洋者,每引稅銀三兩,後增至六兩。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采菽堂筆記歷史

相關歷史

采菽堂筆記_采菽堂筆記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