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荀子怎么寫好看

荀子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①(約前313—前238)戰國趙國人。名況,字卿。漢人避宣帝諱,稱卿。初遊學於齊。齊湣王末年,上書說齊相,不用。去齊適楚。齊襄王時返齊,三為稷下學宮祭酒(學長)。秦昭王四十一年(前266),應聘至秦,見秦昭王及秦相范雎。讚賞秦國之政治清明,民風淳樸。後返回趙國,曾和臨武君在趙成王前議論兵法。約於楚考烈王八年(前255),任楚蘭陵令。春申君死後,著書授徒以終。弟子甚多,以韓非、李斯和漢初傳授《詩經》之浮丘伯最著名。出身儒家,尊崇孔子,又廣泛吸取各家精華。其思想“近於法家”,“又有近於墨家者言”(傅山《荀子評註》手稿)。對先秦哲學進行總結。批評天人合一和世俗迷信,提出“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天論》),指出天無意志,而是按客觀的自然法則運行的。強調“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思想。認為人有認識事物之能力,事物可以被認識:“凡以(一說“以”上當有“可”字,一說“以”當作“可”)知,人之情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解蔽》)。重視感性認識的作用,也重視“征知”即思維的作用。特彆強調“解蔽”,即克服妨礙正確認識之各種片面性,並把學和“行”提到重要地位。反對莊子、惠施、公孫龍“以名亂實”,主“制名以指實”。反對孟子的“性善論”,主張“性惡論”。認為人性即人之生理本能,天生好逸惡勞,只有禮法仁義才能“化性起偽”,使之改惡向善。反對“法先王”,主張“法後王”。尊“禮”為“道德之極”。認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量度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荀子·禮論》)。先王制禮即為了有分別地“養人之欲,給人之求”(同上)。說理透徹,思想謹嚴。著有《荀子》傳世。②書名。戰國荀況著。三十二篇。《漢書·藝文志》著錄《孫卿子》三十三篇。向《敘錄》說該書“凡三百二十二篇,以相校除重複二百九十篇,定著三十二篇”,後經唐楊倞重新編排,改名為《荀卿子》,簡稱《荀子》。《天論》論述唯物論自然觀;《非相》破除迷信;《正名》表述認識論和邏輯思想;《性惡》講人性論;《解蔽》述 * ;《王制》、《富國》記社會政治思想;《禮論》探索禮之理論根據;《樂論》是關於音樂的理論;《勸學》、《修身》提出教育理論;《議兵》提出軍事理論;《非十二子》對先秦各學派予以評論性總結;《成相》以民歌體裁敘述政治思想;《賦》則為文學作品。三十二篇大部為荀子作,而《大略》、《宥坐》、《子道》、《法行》、《哀公》和《堯問》諸篇疑為荀子後學的雜記。注本主要有唐楊倞《荀子注》、清謝墉、盧文弨《荀子篇釋》、清王先謙《荀子集解》、近人梁啟雄《荀子簡釋》等。

詞語分解

  • 荀子的解釋 約前-前戰國末思想家、教育家。名況,趙國人。他批判和總結了先秦以來的學術思想,發展了唯物主義。認為自然運行法則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提出人定勝天的思想。首創性惡論,重視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文章說
  • 荀的字典解釋 荀 ú 傳說中的一種香草。 姓。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 子的字典解釋 子 ǐ 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後輩人,年輕人)。 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 動物的卵:魚子。蠶子。 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 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 *

歷史知識推薦:執盾

官名。亦作執楯、陛楯郎。始見《墨子·號令》。皇帝的親近侍衛。朝會時持盾挾陛護衛皇帝。多見於秦及西漢初。《漢書·惠帝紀》:“謁者、執楯、執戟、武士、騶比外郎。”顏師古注引應劭曰:“執楯、執戟,親近陛衛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荀子歷史

相關歷史

荀子_荀子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