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三千營

三千營

軍事編制。明永樂時以塞外降丁三千人組成,置為京軍三大營之一。均為騎兵。司巡哨,以警衛京師,選勛臣二人為提督。景泰元年(1450)改立十團營。以原三營稱老營,遂廢。成化三年(1467)分立十二團營,每營下又各分置三千營以統騎兵。嘉靖中復三大營舊制,改三千營為神樞營。

三千營字典分解

三千營的解釋 明 永樂 時京軍三大營之一,以塞外降丁三千騎兵組成。 嘉靖 中改名神樞營。參見“ 三大營 ”。

三千的解釋 (1).《書·呂刑》:“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剕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二百。五刑之屬三千。”後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罰。《三國志·魏志·陳群傳

營國語字典 營 (營) yíng 軍隊駐紮的地方,借指按編制集體生活的地方:營地。營房。營壘。軍營。野營。陣營。步步為營(軍隊前進一步就設一道營壘,喻行動謹慎,防備極嚴)。

順便了解:三岔河【歷史地名】

①即今遼寧海城市西北三汊河。明《遼東志》卷1海州衛:三岔河在“城西七十里”。《清一統志·奉天府一》:三汊河“在海城縣西六十里,遼河、渾河、太子河合流入海處”。②即今雲南景東彝族自治縣北三岔河。明置三岔河土巡檢司。③古名谷水。今甘肅民勤縣境之石羊河。《清一統志·涼州府》:谷水“在武威縣東,東北流徑鎮番縣,東出邊海。亦名武始澤,即今三岔河也……《舊志》,三岔河在涼州衛東北三十里……又北瀦為白海”。④

三千營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