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行

十三行怎么寫好看

十三行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亦稱洋行、洋貨行、外洋行。鴉片戰爭前官府特許經營在廣州對外貿易的商行。清初沿明之習,命名十三行。實無定數,最多時達二十六家,最少時僅四家。對官府負有承保和繳納外洋船貨稅餉、規禮,傳達官府政令、代遞外商公文、管理外商等義務,是官府與外商交涉的中介;並享有對外貿易的特權,所有進出口商貨均須經由十三行買賣。初為牙行性質,乾隆四十七年(1782)十三行商人組成公行,專攬茶、絲及大宗貿易。雖有行會組織,彼此間仍有競爭。在對外貿易中獲利雖多,但被官府勒索亦多。五口通商後,十三行獨攬中外貿易的特權被取消,遂日趨沒落。

十三行_十三行介紹_歷史知識

鴉片戰爭前的廣州十三行街

詞語分解

  • 十三行的解釋 .法帖名。 晉 王獻之 所書《洛神賦》真跡,至 南宋 時僅存十三行,共二百五十字。故名。今傳本有玉版十三行、柳跋十三行兩種。參閱 元 虞集 《道園學古錄》卷十一。.鴉片戰爭前 廣州 港口官府特許經
  • 行的字典解釋 行 í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蹤。行百里者半九十。行雲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遠自邇。 出外時用的:行裝。行篋。行李。 流通,傳遞:行銷。風行一時。 從事:進行。 流動性的,臨時性的:行商。行營。

歷史知識推薦:左官律

律令名。漢武帝元狩元年前頒行。內容為貶抑諸侯王國官吏的政治地位,並規定曾仕王國官吏者不得在中央任職。《漢書·諸侯王表》顏師古註:“漢時依上古法,朝廷之列以右為尊,故謂降秩為左遷,仕諸侯為左官也。”又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十三行歷史

相關歷史

十三行_十三行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