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錄輯要

歷史字典解釋

書名。明末清初陸世儀著。三十五卷。系作者讀書逐年隨筆“自紀所得之書”(江士韶《思辨錄輯要發凡》),名為《思辨錄》,未有倫次。後為友人江士韶與盛敬仿《近思錄》體,摘其要者,分類編輯,而成此書,故題曰“輯要”。計《前集》二十二卷、《後集》十三卷。《前集》分國小、大學、立志、居敬、格致、誠正、修齊、治平八類;《後集》分天道、人道、諸儒、異學、經子、史籍六類。書中繼承朱熹之說,認為“就天地未生前論”,“理先於氣”(《後集》卷九),又謂:“‘理一分殊’四字最妙,窮天地,亘古今,總不出此四字”(同上卷六)。並認為“‘居敬窮理’四字,是學者學聖人第一工夫”(《前集》卷二)。但對程、朱之人性論觀點有異議,謂:“性善只在氣質”(同上卷四)。注重“用世”,謂:“今人所當學者,正不止六藝。如天文、地理、河渠、兵法之類皆切於用世,不可不講”(《前集》卷一)。政治上,反對用人不問其才之大小與否。此外還反映了作者有關教育、兵法、樂律以及天文、地理、治水等方面之見解。有康熙四十八年(1709)正誼堂刊本、道光十七年(1837)沈維鐈刊本、光緒三年(1877)江蘇書局刊本等。

詞語分解

  • 思辨的解釋 .亦作“ 思辯 ”。思考辨析。語本《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若只是溫凊之節,奉養之宜,可一日二日講之而盡,用得甚學問思辯?” 清
  • 輯要的解釋 編輯重要的內容,多用作書名,如《農桑輯要》

歷史知識推薦:滿城之戰

宋遼戰爭重要戰役之一。太平興國四年,高梁河之戰宋軍失敗,遼燕王韓匡嗣與耶律沙、耶律休哥統兵攻宋,與宋將趙延進、李繼隆等軍戰於滿城今屬河北。趙延進、李繼隆勸說崔翰等改變宋太宗預授之陣圖,大敗遼軍。韓匡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思辨錄輯要歷史

相關歷史

思辨錄輯要_思辨錄輯要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