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襄十三家軍

歷史字典解釋

清初以大順軍餘部為主體的抗清隊伍。順治二年(1645),李自成犧牲後,其餘部由郝搖旗體純、李錦、高一功分別移駐湖南,聯合明將何騰蛟、堵胤錫,堅持抗清。何騰蛟將他們稍加改編,讓其分別屯駐於湖廣、荊、襄一帶,並摻入先璧、朝宣、曹志建等明軍,總號十三鎮,即所謂荊襄十三家軍。三年,十三家軍獲岳州、藤溪、湘陰大捷。後清兵陷湖南,大順軍餘部退入廣西,旋相繼經貴州返回荊西、川東(今重慶)一帶,重新組成夔東十三家軍,繼續抗清。

歷史知識推薦:河東北路

金地方建置。太宗天會六年,析宋河東路為南、北二路。北路以太原府為治所,轄節鎮州三:汾、代、嵐;刺史州九:忻、平定、石、葭、隩、寧化、岢嵐、保德、管;縣三十九;鎮四十;堡十;寨八。宣宗興定四年,升太原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荊襄十三家軍歷史

相關歷史

荊襄十三家軍_荊襄十三家軍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