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撲

買撲怎么寫好看

買撲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又名撲買。宋朝私人向官府承包經營酒坊、河渡、商稅場、鹽井之類的一種方式。買撲酒坊須以一定數額產業作抵當,一般以三年為一界,向官府繳納課利。也有採用實封投狀的辦法。軍隊和官僚也買撲酒坊,牟取厚利。

詞語分解

  • 買撲的解釋 宋 元 的一種包稅制度。 宋 初對酒、醋、陂塘、墟市、渡口等的稅收,由官府核計應徵數額,招商承包。包商買撲人繳保證金於官,取得徵稅之權。後由承包商自行申報稅額,以出價最高者取得包稅權。 元 時的包稅
  • 買的字典解釋 買 (買) ǎ 拿錢換東西,與“賣”相對:買賣。買辦(a.中國明代專指對宮廷供套用品的商人;b.鴉片戰爭後指外國商人在中國市場上推銷商品的代理人)。買名。買好。買笑(舊指到 * 尋歡作樂)。買主。買方。
  • 撲的字典解釋 撲 (撲) ū 輕打,拍:撲粉。撲蠅。扑打。 擊拂的用具:粉撲。 沖:撲滅。撲救。 相搏擊:相撲。撲跌。 跌倒:撲地。 伏:撲在桌上看書。 杖,戒尺,亦為中國周代九刑之一。 筆畫數:; 部首:扌;

歷史知識推薦:萬騎將軍

官名。北魏前期臨時設定。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買撲歷史

相關歷史

買撲_買撲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