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倉

預備倉怎么寫好看

預備倉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明代各州縣所設專備賑貸之倉庫。洪武三年(1370),令全國州縣各立四倉,官給鈔糴谷,收貯備荒,由當地年高篤實耆民管理。正統後,以收貯罪囚贖米入倉,無定數。成化後,始有每里積三百石或五百石之例。弘治三年(1490),定各州縣倉庫糧貯數目:凡十里以下積糧一萬五千石;軍千戶所積糧一萬五千石,每百戶所三百石。三年一盤查。十八年又定:凡贖罪等項及贓罰等物,盡行折納,糴買稻穀上倉。正德七年(1512),令囚犯該納紙札者,二分納紙,八分折米谷上倉,不許折收銀兩。萬曆五年(1577),各州縣分三等積穀,上等每歲以千石為準,多者二三千石,下等以數百石為準,少至百石。

詞語分解

  • 預備倉的解釋 明 代各地為儲藏賑濟糧所設的糧倉。《續文獻通考·市糴三》:“ 明太祖 洪武 初,設預備倉。”
  • 預備的解釋 預先準備預備起床詳細解釋.預先安排或籌劃;打算。 漢 袁康 《越絕書·計倪內經》:“聖人早知天地之反,為之預備。”《新唐書·李義府傳》:“太常博士 蕭楚材 、 孔志約 以皇室凶禮為預備凶事,非臣子
  • 倉的字典解釋 倉 (倉) ā 收藏穀物的建築物:米倉。糧倉。倉儲。倉房。 姓。 筆畫數:; 部首:人; 筆順編號:

歷史知識推薦:寬邊

明天啟、崇禎間私鑄銅幣之一種。質地濫惡。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預備倉歷史

相關歷史

預備倉_預備倉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