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大伾山

大伾山

《書·禹貢》導河:“東過洛汭,至於大伾。”伾或作岯、邳。漢、晉、南北朝以今河南滎陽市氾水鎮西北成皋故城所在之山為大伾,見《水經·河水注》、《濟水注》及其所引漢、晉資料。唐以後以今河南濬縣東黎陽山為大伾,見《括地誌》等。宋人所鐫摩崖石刻“大伾偉觀”,至今猶存。

大伾山字典分解

大伾的解釋 亦作“ 大邳 ”。亦作“ 大岯 ”。山名。《書·禹貢》:“東過 洛汭 ,至於 大伾 。” 孔穎達 疏:“ 鄭玄 云:‘ 大岯 在 修武 、 武德 之界。’ 張揖

山國語字典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

不妨一看:大運河【歷史事件】

我國古代南北水路交通的大動脈。運河之稱,始於宋代,元、明以後漸成通稱。唐朝以前則將運河稱為溝、渠、漕渠、漕河、運渠等。但一般所稱的“大運河”,則特指隋煬帝時修建的以洛陽為中心、北起涿郡(今北京)、南至餘杭(今浙江杭州)的大運河。其工程始於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成於大業六年,歷時約六年之久,先後動用民工數百萬人。大運河共分四段: (1)通濟渠,從洛陽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黃河,再從板渚(今河南滎陽

大伾山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