猇亭

歷史字典解釋

在今湖北宜都市北古老背。《資治通鑑》:三國漢章武二年(222),諸將伐吳,“軍於夷道猇亭”,後為吳將陸遜所破,即此。

詞語分解

  • 猇亭的解釋 古地名。在今 湖北 枝城市 境 長江 東岸。 三國 蜀 劉備 伐 吳 ,駐軍於此,為 吳 將 陸遜 所敗。《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章武 二年六月﹞ 陸議 大破 先主 軍於 猇亭 。” 魯
  • 猇的字典解釋 猇 ā 古同“虓”,虎怒吼聲。 犬叫聲。 古縣名,在今中國山東省。 筆畫數:; 部首:犭; 筆順編號:
  • 亭的字典解釋 亭 í 有頂無牆,供休息用的建築物,多建築在路旁或花園裡;涼亭。牡丹亭。 建築得比較簡單的小房子:書亭。郵亭。崗亭。 適中,均勻:亭勻。 正,當:亭午(正午,中午)。 筆畫數:; 部首:亠; 筆順編

歷史知識推薦:市舶使

官名。唐時亦稱押蕃舶使、監舶使、結好使。始見於開元二年,以右威衛中郎將周慶立為市舶使。宋代亦置,為市舶司主官,掌海外貿易徵稅、管理外商及收購舶來物貨,以資專賣。其官署稱市舶使司、市舶司或提舉市舶司,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猇亭歷史

相關歷史

猇亭_猇亭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