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性理

性理

宋明理學範疇。程頤提出“性即理也”(《河南程氏遺書》卷二十二上),以性為理之體現。朱熹認為“性即理,未有不善者也”(《孟子·告子上》注),認為體現“理”的仁義禮智等封建道德是人性所固有的,是永恆的天理,因此人們必須絕對服從它。宋明理學家多講“性理”,故理學亦稱“性理之學”。

性理字典分解

性理的解釋 (1).謂生命之原理、規律。《後漢書·趙咨傳》:“ 王孫 裸葬, 墨夷 露骸,皆達於性理,貴於速變。” 三國 魏 嵇康 《答<難養生論>》:“若能杖藥以自永

性的解釋 性 xìng 人或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等:性質。性格。性命(生命)。性能。個性。屬性。 性質,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表現:典型性。開放性。指令性。 男女或雌

理的解釋 理 lǐ 物質本身的紋路、層次,客觀事物本身的次序:心理。肌理。條理。事理。 事物的規律,是非得失的標準,根據:理由。理性。理智。理論。理喻。理解。理想。道理。

多看看:性三品【歷史知識】

西漢董仲舒和唐韓愈的人性論。指人性之上、中、下三等品格。春秋時孔子認為“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論語·雍也》),認定“唯上智與下愚不移”(《論語·陽貨》),是把人性分等的發端。董仲舒把人性分為“聖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春秋繁露·實性》)三等,而以“中民之性”為其論述的重點。主張“名性不以上,不以下,以其中名之”(同上,《深察名號》),而“中民之性”可善

性理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