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蕃會盟碑

歷史字典解釋

又稱長慶舅甥和盟碑、長慶會盟碑。藏語意為“大昭寺前之碑”。在西藏拉薩大昭寺前,公主柳側畔。唐穆宗長慶三年(吐蕃彝泰九年,823)立。因志述唐廷與吐蕃以舅甥情誼會盟立誓,信和好,故名。碑高4.78米,寬0.95米,厚0.5米。上有石帽,作方柱形,故漢籍中又稱為唐蕃會盟石柱。碑四面有字。西面:碑陽,漢藏兩體文字對照,左半藏文橫書,七十七列,正楷;右半漢文,直書,正楷,六行,存四百四十六字。兩體文義略同。北面:吐蕃與盟官員名單,共十七人。上為藏文,四十列,每列下為漢字譯音,其中以沙門缽闡布允丹、兵馬大元帥尚綺心兒等最為顯要。南面:唐廷與盟官員名單,有王璠、杜元穎元鼎等十八員,其中有兩員名字漫漶,不可辨。亦為藏漢對照。東面:碑陰,藏文,七十八列,向無漢文譯文,此為吐蕃一方對唐蕃關係之概述。此碑對於研究民族關係、吐蕃社會、官制、氏族、語言、文體都很重要。由於立碑年代確鑿、文字對音嚴飭、字跡簡古道勁,向為民族語言、歷史學者所重視,且被譽為“亞洲重要碑刻之一”。

歷史知識推薦:藥童

隋唐殿中省尚藥局皆置主藥、藥童,掌刮削搗篩等藥物加工之事。又唐太常寺太醫署、太子左春坊藥藏局亦置藥童若干人。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唐蕃會盟碑歷史

相關歷史

唐蕃會盟碑_唐蕃會盟碑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