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詔

六詔怎么寫好看

六詔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隋唐雲南洱海周圍烏蠻六部落的總稱。見《蠻書》、《新唐書》。在今雲南西部。“詔”義為王或首。其中蒙誨詔在今雲南巍山北部至漾濞一帶。越析詔在今雲南賓川的賓居街一帶。浪穹詔在今洱源。遭賧詔在今洱源、鄧川一帶。施浪詔在今洱源至鄧川之間。蒙舍詔在今巍山縣,地處五詔之南,又稱南詔。(六詔名稱,《資治通鑑·玄宗紀》作蒙舍詔、蒙越詔、越析詔、浪穹詔、樣濞詔及越澹詔,惟不多用。)其中除越析詔出自漢、晉時之摩沙夷外,餘五詔皆出自同期之巂、昆明。約形成於唐武后和睿宗時。開元二十一年(733)至二十六年南詔在唐朝支持下,統一其餘五詔,合六詔為一。

詞語分解

  • 六詔的解釋 唐 代位於今 雲南 及 四川 西南的 烏蠻 六個部落的總稱,即 蒙雋詔 、 越析詔 、 浪穹詔 、 邆睒詔 、 施浪詔 、 蒙舍詔 。“詔”義為王或首領。其帥有六,因號“六詔”。 唐 開元 二十六年
  • 六的字典解釋 六 ù 數名,五加一(在鈔票或單據上常用大寫“陸”代):六書(古時分析漢字形、音、義而歸納出來的六種造字法)。六甲。六藝(.古時指“禮”、“樂”、“射”、“御”、“書”、“數”六種技藝;.六經)。六欲
  • 詔的字典解釋 詔 (詔) à 告訴,告誡:為人父者,必能詔其子。 帝王所發的文書命令:詔書。詔令。詔諭。奉詔。遺詔。 筆畫數:; 部首:訁; 筆順編號:

歷史知識推薦:程瑤田

— 清安徽歙縣人,字易疇,又字伯易,號葺荷,晚號葺翁。乾隆舉人。少與戴震、金榜俱從學於江永,治學精謹,尤善名物禮制。每考一物說一字,援據經史,疏通證明,融會鉤稽,不拘泥傳注。所著《通藝錄》,人謂非讀書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六詔歷史

相關歷史

六詔_六詔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