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鐙

馬鐙怎么寫好看

馬鐙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馬具。騎馬時踏腳的裝置,懸掛在鞍子兩邊的皮帶上。中國發現最早的馬鐙是在長沙西晉永寧二年(302)墓葬出土的陶騎俑上。現存最早的馬鐙實物是肅武威南灘晉墓出土之鐵馬鐙,十六國北燕馮素弗墓出土有木芯外裹鎏金銅片馬鐙。在遼代墓葬中常見用銅鐵製作的馬鐙隨葬品。

詞語分解

  • 馬鐙的解釋 亦作“馬鐙”。掛的馬鞍兩邊的腳踏。《南史·張敬兒傳》:“ 攘兵 ( 劉攘兵 )無所言,寄 敬兒 馬鐙一隻, 敬兒 乃為備。”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一·諸鐵器》:“田野燐火,人血所化,或出或沒
  • 馬的字典解釋 馬 (馬) ǎ 哺乳動物,頸上有鬃,尾生長毛,四肢強健,善跑,供人騎或拉東西:馬匹。駿馬。馬到成功。馬首是瞻(喻跟隨別人行動)。 大:馬蜂。馬勺。 姓。 筆畫數:; 部首:馬; 筆順編號:
  • 鐙的字典解釋 鐙 (鐙) è 掛在馬鞍兩旁的鐵制腳踏:馬鐙。鐙骨(聽骨之一,形狀像馬鐙)。 筆畫數:; 部首:釒; 筆順編號:

歷史知識推薦:張庭珍

— 元北京路治今內蒙古寧城西大明城人,字國寶。父楫,元太宗時任北京都轉運使。他初為憲宗必闍赤。隨攻宋,任閬州安撫使。世祖即位,以熟悉西京今山西大同通漠北路,奉命立砂井今內蒙古四子王旗北大廟等驛,為征阿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馬鐙歷史

相關歷史

馬鐙_馬鐙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