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綠山古礦冶遺址

歷史字典解釋

春秋至漢代的銅礦及冶煉場。1965年在湖北大冶縣(今市)西北3公里的銅綠山一帶發現而得名。遺址長2公里,寬1公里,發現礦井和煉銅爐。礦井分豎井、斜井、水平井三種,深入地下40—50米。坑道用木架支撐,井下有排水系統和通風設施。在不同時期的井內出土的開採工具有:木質的錘、鏟、鍬、鉤,船形木斗,銅質的斧、錛、鑿、鋤,鐵質的斧、錘、鋤、耙等。煉爐為豎爐,由爐基、爐缸、爐身構成,有風溝、風口、金門,作鼓風、排渣和出銅液用。爐壁各部位用不同的耐火材料建造。礦石碎成3—4厘米的球狀,加入溶劑配料後入爐。據模擬試驗,爐溫達1200℃。據化驗,銅塊含銅91%—93%,爐渣含銅量0.7%。此遺址是目前中國發現最早、規模最大的采煉工場。為研究古代冶煉技術提供了可靠資料。

詞語分解

  • 銅綠的解釋 銅表面所生成的銅銹。參見“鹼式碳酸銅”頁。
  • 遺址的解釋 古人遺留下來的城堡、村落或寺廟等建築基地古城遺址詳細解釋亦作“ 遺阯 ”。指年久被毀的建築物所在的地方。 晉 王嘉 《拾遺記·前漢下》:“今臺無遺址,溝池已平。” 唐 劉禹錫 《山陽城賦》序:“

歷史知識推薦:獨吉思忠

金女真人,本名千家奴。明昌六年,為行省都事,累遷同簽樞密院事。承安三年,為西北路招討使,增修西北邊塞女牆。入為簽樞密院事,轉吏部尚書,參知政事。泰和七年十二月,為尚書右丞。衛紹王即位,昇平章政事。大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銅綠山古礦冶遺址歷史

相關歷史

銅綠山古礦冶遺址_銅綠山古礦冶遺址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