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房山石經

房山石經

隋大業年間,僧人靜琬在房山(今屬北京)石經山,將佛經刻在石板上,藏於石窟,以免“末法時期”到來佛法毀滅。靜琬刻石板經三十年,此後歷代相沿,刻經不輟,至明末始停,重要佛經均被刻成石經,現存一萬餘塊,為中國最大的石經寶庫。不僅能校正佛經的訛誤,且為研究中國石刻、書法藝術和經濟史的重要文物。

房山石經字典分解

成語房山石經的解釋 房山 石刻經書。在 北京市 房山縣 大房山 中。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畿輔·房山縣石經》:“ 大房山 ,在京師 房山縣 境內,俗名 小西天 是也。 隋 大業 間,僧 靜琬 募金錢鑿石為板,刻藏經傳後,至 唐 貞觀 僅完《大涅槃》

房山的解釋 [Fangshan] 縣名,漢時為良鄉縣屬剢郡,金改為萬寧縣,元改為房山縣屬剢州,1958年由河北省劃入北京市。縣城西的周口店是“北京人&rdquo

石經的解釋 (1).刻在石上的儒家經典。 漢平帝 元始 元年 王莽 命 甄豐 摹古文《易》、《書》、《詩》、《左傳》於石,此為石經之始。 漢 代以後其文字至今尚可考見者,

多學一學:房考官【歷史官職】

參見“同考官”。

房山石經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