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團貌

團貌

古代註明人丁的形貌,謂之剛貌。又名貌間、貌定。隋開皇五年(585),文帝命各州縣貌閱,嚴防脫漏戶口,隱瞞年齡,逃避賦役。大業五年(609),再度貌閱。唐初,實行小團,即每年把人口實際情況,包括年齡、性別.健康等登記註冊。開元二十九年(741),取消小團,改為三年造籍,一次團貌。因查閱時,按鄰里成批集體進行,故稱團貌。

團貌字典分解

團貌的解釋 唐 代每三年編造戶籍一次,地方則要每年把人口實況編造成冊,註明人丁的形貌特點,作為掌握勞動力和賦稅的根據。叫做團貌。參閱《通典·食貨七》、 宋 王溥 《唐會要

團的解釋 團 (團) tuán 圓形:團扇。團臍。 結成球形的東西:湯糰。飯糰。 把東西揉成球形:團煤球。 會合在一起:團聚。團圓。 工作或活動的集體組織:團體。團伙。集

貌的解釋 貌 mào 面容:面貌。容貌。貌相。以貌取人。 外表的樣子:禮貌。貌合神離。道貌岸然。 外觀:全貌。 古書註解里表示狀態、樣子,如“飛貌”指飛的樣子。 描繪,畫

多看看:團練安撫勸農使司【歷史官職】

官署名。元至元十八年九月始置,掌本行省所屬各道軍事和農事,以行省丞相、行台大夫領之。每道置使二人,同知、副使各二人,檢督六人,經歷、知事、照磨各一人。見《元史·百官八·團練安撫勸農使司》。

團貌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