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兩

①匹耦,即一對。凡為二數者,皆稱兩。《易·說卦》:“參天兩地而倚數。”②量詞。用於布帛,指匹數。《左傳·閔公二年》:“重錦三十兩。”杜預註:“重錦,錦之熱細者。以二丈雙行,故曰兩。三十兩,三十匹也。”指一雙,用於鞋類。《詩·齊風·南山》:“葛履五兩。”孔穎達疏:“履必兩隻相配,故以兩為一物。”用於重量單位。十錢為兩,舊市制,十六兩為一斤;新市制,十兩為一斤。③古代軍隊編制。二十五人為兩。《周禮·地官·小司徒》:“乃會萬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為伍,五伍為兩。”④指技能。《呂氏春秋·簡選》:“晉文公造五兩之士五乘。”高誘註:“兩,技也;五技之人。”⑤事物對立的兩面。春秋時史墨提出:“物生有兩”(《左傳·昭公三十二年》),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對立的兩個方面。孔子提出“叩其兩端”(《論語·子罕》),認為探求事物正反、起訖對立的兩個方面,即可察知其實質,偏重於將其作為認識方法。《禮記·中庸》謂:“舜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則偏重於將其作為治國之道。北宋張載謂:“一物兩體,氣也。一故神(自註:兩在故不測),兩故化(自註:推行於一)。”(《正蒙·參兩》)王安石謂:“道立於兩”,“皆各有耦”,“耦之中又有耦焉”(《洪範傳》)。對“物生有兩”的對立發展觀念作了進一步闡述和發揮。

兩字典分解

兩的解釋 兩 (兩) liǎng 數目,二。一般用於量詞和“個、半、千、萬、億”前:兩個黃鸝。兩本書。 雙方:兩可。兩邊。兩便(客套用語,彼此方便)。兩旁。兩側。兩袖清風

順便了解:兩得其便【歷史典故】

宋·劉克莊《與鄭邵武書》:“此事與立孫無相妨,華屋良田與吾之孫,獨以一命與吾兄之孫,兩得其所矣。”

兩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