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天津會議專條

歷史字典解釋

又稱《中日為朝鮮商訂專條》或《中日朝鮮撤兵條約》。清光緒十年(1884)冬,駐朝日軍支持朝鮮親日派發動政變,清軍應朝鮮政府之邀幫助鎮壓,日本藉此要挾清政府談。次年三月四日(1885.4.18),雙方全權代表李鴻章和伊藤博文於天津簽訂本約。凡三款,另附李鴻章致伊藤博文照會一件。主要內容:(1)中日同時從朝鮮撤兵;(2)嗣後兩國均不派員充任朝軍教練;(3)今後朝鮮有重大事變,中日兩國或一國出兵應先互行文知照,且事定兵撤,不再留防。日本藉本約擴在朝權益,挾制清政府,且日後用作發動甲午戰爭的口實。

詞語分解

  • 中日的解釋 隔日。《儀禮·聘禮》:“士中日則二雙。” 鄭玄 註:“中,猶間也。”
  • 專條的解釋 .專門的條款。.條約的一種,猶言專門條例、特別條例。其範圍較普通條約為狹,一般僅限於某一問題,且常含繼續及補充性質。

歷史知識推薦:增生

增廣生員之簡稱,亦稱增廣生。明清府、州、縣學中生員名目之一。明初府、州、縣學的生員在定額之內的廩生外,於多才之地增廣員額三至五人,稱增廣生。宣德三年定,增廣生員在京府學六十人,在外府學四十人,州學三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中日天津會議專條歷史

相關歷史

中日天津會議專條_中日天津會議專條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