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李賀雁門太守行

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李賀的《雁門太守行》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向日 一作:向月)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塞上 一作:塞土)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李賀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李賀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書法作品欣賞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敵兵滾滾而來,猶如黑雲翻卷,想要摧倒城牆;戰士們的鎧甲在陽光照射下金光閃爍。
號角聲響徹秋夜的長空,邊塞上將士的血跡在寒夜中凝為紫色。
紅旗半卷,援軍趕赴易水;夜寒霜重,鼓聲鬱悶低沉。
為了報答國君的賞賜和厚愛,手操寶劍甘願為國血戰到死。

注釋
雁門太守行:古樂府曲調名。雁門,郡名。古雁門郡大約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與北方突厥部族的邊境地帶。
黑云:此形容戰爭煙塵鋪天蓋地,瀰漫在邊城附近,氣氛十分緊張。摧:毀。甲光:指鎧甲迎著太陽發出的閃光。金鱗:是說像金色的魚鱗。這句形容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
甲光:鎧甲迎著太陽閃出的光。甲,指鎧甲,戰衣。向日:迎著太陽。亦有版本寫作“向月”。向:向著,對著。金鱗開:(鎧甲)像金色的魚鱗一樣閃閃發光。金:像金子一樣的顏色和光澤。開:打開,鋪開。
角:古代軍中一種吹奏樂器,多用獸角製成,也是古代軍中的號角。
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即胭脂,這裡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現出暗紫色。凝,凝聚。“燕脂”、“夜紫”暗指戰場血跡。
臨:逼近,到,臨近。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縣,向東南流入大清河。易水距塞上尚遠,此借荊軻故事以言悲壯之意。不起:是說鼓聲低沉不揚。
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戰鼓聲沉悶而不響亮。聲不起:形容鼓聲低沉;不響亮。此句一作“霜重鼓聲寒不起”。
報:報答。黃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縣東南,相傳戰國燕昭王所築。意:信任,重用。
玉龍:寶劍的代稱。君:君王。

簡評

關於此詩系年,有兩種說法。一種:此詩創作於公元814年(唐憲宗元和九年)。當年唐憲宗以張煦為節度使,領兵前往征討雁門郡之亂,李賀即興賦詩鼓舞士氣,作成了這首《雁門太守行》。另一種說法,據唐張固《幽閒鼓吹》載:李賀把詩卷送給韓愈看,此詩放在卷首,韓愈看後也很欣賞。時在公元807年(元和二年)。

李賀名句,雁門太守行名句

詩詞推薦

  • 峨眉山廨

    趙汝回宋代〕褐衣蔬食苦吟身,肌骨雖清鬢雪新。栗里未營三畝宅,桃源已過一年春。也知官職難痴望,化得妻兒不誶貧。別寫
  • 寧宗皇帝輓詩二首

    洪咨夔宋代〕德粹三靈接,功成萬國雍。方培豐水芑,忽跨鼎湖龍。廟號追文考,陵名冠世宗。微臣趨覲晚,灑涕續車攻。
  • 宮詞

    張公庠宋代〕再坐千官花滿頭,御香菸上紫雲樓。萬人同向青霄望,鼓笛聲中度彩球。
  • 次伯仁善利閣小室韻

    裘萬頃宋代〕山林吾所廬,夜月但對影。焉知江上人,一日了萬境。褰裳步崇台,有室妍且靜。徘徊不能去,坐見四山暝。
  • 送黃木香與九兄

    蘇泂宋代〕妃子妖紅濕領巾,馬嵬遺恨幾番春。如何淡素衣龍袞,一似秦宮入道人。
  • 招隱二首

    左思魏晉〕杖策招隱士,荒塗橫古今。岩穴無結構,丘中有鳴琴。白雲停陰岡,丹葩曜陽林。石泉漱瓊瑤,纖鱗或浮沉。非必
  • 臨濟贊

    釋祖先宋代〕揎拳捋肘,只有一個。電卷星飛,抬頭蹉過。
  • 寄東林言之禪子

    齊己唐代〕聞思相送後,幽院閉苔錢。使我吟還廢,聞君病未痊。聽秋唯困坐,怕客但佯眠。可惜東窗月,無寥過一年。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詩詞名句
  • 挽吏部石似之

    虞儔宋代〕憂國囊封豈是疎,有才無命信何如。風回冊府三山遠,星殞郎牆一位虛。賈誼自傷終太傅,薛收若在必中書。哀哉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詩詞名句
  • 送趙有翼通守吳興

    曾協宋代〕江南雨無時,桃李跡已陳。有客念江湖,別乘陪朱輪。明德先九族,恩殊在廷臣。惟公真龍種,眉宇猶津津。不受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