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太守行

作者:李賀 朝代:唐代

雁門太守行原文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詩詞問答

問:雁門太守行的作者是誰?答:李賀
問:雁門太守行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雁門太守行是什麼體裁?答:樂府
問:李賀的名句有哪些?答:李賀名句大全

李賀雁門太守行書法欣賞

李賀雁門太守行書法作品欣賞
雁門太守行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敵兵滾滾而來,猶如黑雲翻卷,想要摧倒城牆;戰士們的鎧甲在陽光照射下金光閃爍。
號角聲響徹秋夜的長空,邊塞上將士的血跡在寒夜中凝為紫色。
紅旗半卷,援軍趕赴易水;夜寒霜重,鼓聲鬱悶低沉。
為了報答國君的賞賜和厚愛,手操寶劍甘願為國血戰到死。

注釋
雁門太守行:古樂府曲調名。雁門,郡名。古雁門郡大約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與北方突厥部族的邊境地帶。
黑云:此形容戰爭煙塵鋪天蓋地,瀰漫在邊城附近,氣氛十分緊張。摧:毀。甲光:指鎧甲迎著太陽發出的閃光。金鱗:是說像金色的魚鱗。這句形容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
甲光:鎧甲迎著太陽閃出的光。甲,指鎧甲,戰衣。向日:迎著太陽。亦有版本寫作“向月”。向:向著,對著。金鱗開:(鎧甲)像金色的魚鱗一樣閃閃發光。金:像金子一樣的顏色和光澤。開:打開,鋪開。
角:古代軍中一種吹奏樂器,多用獸角製成,也是古代軍中的號角。
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即胭脂,這裡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現出暗紫色。凝,凝聚。“燕脂”、“夜紫”暗指戰場血跡。
臨:逼近,到,臨近。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縣,向東南流入大清河。易水距塞上尚遠,此借荊軻故事以言悲壯之意。不起:是說鼓聲低沉不揚。
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戰鼓聲沉悶而不響亮。聲不起:形容鼓聲低沉;不響亮。此句一作“霜重鼓聲寒不起”。
報:報答。黃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縣東南,相傳戰國燕昭王所築。意:信任,重用。
玉龍:寶劍的代稱。君:君王。

詩文賞析

李賀的不少詩向稱難解,這一首解者紛紜,卻莫衷一是。對於詩意的理解也異常分歧。

這首短詩,後面寫兵臨易水、提劍誓死?其主題確與戰鬥有關。但前四句 著重寫景,除“甲花”、“角聲”表明此處有兵士而外,圍城、突圍等等全無 明確描寫。因此,解說之分歧,多出於對“言外之意”的不同體會。“言”外 之“意”雖在“言”外,仍然來自“言”。一首詩積字成句,積句成篇,成為 有內在聯繫的整體。這篇詩前四句頗難碓解,後四句卻比較顯豁。說清後四句, 再反觀前四句,通篇的意義便不難領會。

先看後四句。“半卷紅旗臨易水”,暗示“臨易水”之前有一段進軍過程。“半卷紅旗” 是為減少阻力,是進軍的特徵,如“紅旗半卷出轅門” 之類。“臨”字也表現行軍的動勢。那么,“臨易水”之後是否遇上敵軍?如果遇到的話,力量對比如何?形勢對誰有利?這一切,後三句都未作正面描述,而言外之意卻比較明晰:一、“臨易水”表明前進受阻,又令人聯想起《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二、擊鼓為了進軍,而“霜重鼓寒聲不起”通過自然條件的不利暗示出戰爭形勢的嚴峻。三、末尾兩句,寫主將提劍上陣,誓作殊死戰鬥以報君恩,則大敵當前,已不言可知。

首句於“雲”上著“黑”字,已感氣氛沉重。而這“黑雲”又“壓城”以至壓得“城欲摧”,明顯有象徵意義。“雲”上特加“黑”字,自然不會用以象徵我軍而是象徵敵軍。敵軍壓境圍城如此兇猛,則我軍只有殺出重圍,才有生路。“甲光向日金鱗開”,在色彩和形相上與上句形成強烈對比,明含欣喜、讚美之情,當然是指我軍。始而黑雲壓城,適度圍逼,既而黑雲崩潰、紅日當空,我軍將士的金甲在日光下猶如片片金鱗,耀人眼目。就是說己經殺出孤城,擊敗敵兵。

一、二兩句寫圍城與突圍,構成一個意義單位。以下八句寫乘勝追殺,直至兵臨易水,是又一個意義單位。“角”,古代軍用樂器。《北史·齊安德王延宗傳》有“吹角收兵”的記載。聯繫上下文看,“角聲滿天秋色里”一句,正是以虛寫實。在讀者想像中展現敵退我追的壯闊場景。“塞上胭脂凝夜紫”中的“夜”字照應第一句中的“日”字,表明從突圍至此,已過了較長一段時間,雙方互有殺傷。“塞上胭脂”,舊注引《古今注》“秦築長城,土色皆紫、故曰紫塞”解釋,大致不錯。緊承“角聲”、“秋色”描繪塞土赤紫,已令人想見戰血;於“紫”前加一“凝”字,更強化了這種聯想。

由“日”到“夜”,以至夜深“霜重”,追兵已臨易水,敵軍自然先到易水。追兵尾隨,敵軍倘要渡水,便可能全軍覆役,因而只能背水一戰。“陷之死地而後生”,想到韓信的背水陣,就知道追兵面臨的形勢何等嚴峻!鼓聲不起,主將誓死,正是這種嚴峻形勢的反映。至於快戰的結果如何,卻讓讀者去想像。詩人運用特殊的藝術手法表現獨特的藝術想像,或用象徵,或用暗示,或用烘托,或以虛見實、以聲顯形、以部分代全體,給讀者留下了過於廣闊的想像空間,所以讀者的理解因人而異。

意象新奇,設色鮮明,造型新穎,想像豐富而奇特,這是李賀詩歌的突出特點。在《雁門太守行》里,這些特點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體現。僅以後兩句為例,看看他如何注意設色和造型。這兩句寫主將為報君主的知遇之恩,誓死決戰,卻不用概念化語言,而通過造型、設色、突出主將的外在形象和內心活動。戰國時燕昭王曾築台置千金於其上以延攬人才,因稱此台為“黃金台”。“玉龍”,唐人用以稱劍。 黃金、 白玉, 其質地和色澤, 都為世人所重。“龍”,是古代傳說中的高貴動物,“黃金台”,是求賢若渴的象徵。詩人選用“玉龍”和“黃金台”造型設色,創造出“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的詩句,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將形象便宛然在目。其不借為國捐軀的崇高精神,以及君主重用賢才的美德,都給讀者以強烈而美好的感受。

標籤:國中古詩邊塞戰爭

詩詞推薦

  • 淮村兵後

    戴復古宋代〕小桃無主自開花,菸草茫茫帶曉鴉。幾處敗垣圍故井,鄉來一一是人家。
    雁門太守行原文_雁門太守行的賞析_古詩文
  • 秋望

    李夢陽明代〕黃河水繞漢宮牆,河上秋風雁幾行。客子過壕追野馬,將軍韜箭射天狼。黃塵古渡迷飛挽,白月橫空冷戰場。聞道
    雁門太守行原文_雁門太守行的賞析_古詩文
  • 橫吹曲辭。幽州胡馬客歌

    李白唐代〕幽州胡馬客,綠眼虎皮冠。笑拂兩隻箭,萬人不可乾。彎弓若轉月,白雁落雲端。雙雙掉鞭行,遊獵向樓蘭。出門
  • 觀大散關圖有感

    陸游宋代〕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二十抱此志,五十猶臞儒。大散陳倉間,山川郁盤紆,勁氣鍾義士,可與共壯圖。坡陀
  • 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建唐代〕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聲。
    雁門太守行原文_雁門太守行的賞析_古詩文
  • 永王東巡歌·其一

    李白唐代〕永王正月東出師,天子遙分龍虎旗。樓船一舉風波靜,江漢翻為雁鶩池。
    雁門太守行原文_雁門太守行的賞析_古詩文
  • 調笑令·邊草

    戴叔倫唐代〕邊草,邊草,邊草盡來兵老。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萬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聲愁絕。
    雁門太守行原文_雁門太守行的賞析_古詩文
  • 登幽州台歌

    陳子昂唐代〕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雁門太守行原文_雁門太守行的賞析_古詩文
  •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九

    杜甫唐代〕今日明人眼,臨池好驛亭。叢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稠疊多幽事,喧呼閱使星。老夫如有此,不異在郊坰。
  • 塞上曲

    裴說唐代〕極目望空闊,馬羸程又賒。月生方見樹,風定始無沙。楚水辭魚窟,燕山到雁家。如斯名利役,爭不老天涯。
  • 野望

    王績唐代〕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 橫吹曲辭梅花落

    盧照鄰唐代〕梅嶺花初發,天山雪未開。雪處疑花滿,花邊似雪回。因風入舞袖,雜粉向妝檯。匈奴幾萬里,春至不知來。
  • 登涼州尹台寺

    岑參唐代〕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開。因從老僧飯,更上夫人台。清唱雲不去,彈弦風颯來。應須一倒載,還似山公回。
    雁門太守行原文_雁門太守行的賞析_古詩文
  • 登樓

    杜甫唐代〕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
    雁門太守行原文_雁門太守行的賞析_古詩文
  •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

    李白唐代〕永王正月東出師,天子遙分龍虎旗。樓船一舉風波靜,江漢翻為雁鶩池。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
  • 涼州詞三首

    張籍唐代〕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古鎮城門白磧開,胡兵往往傍沙堆。巡邊
  • 清平樂·村居

    辛棄疾宋代〕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
    雁門太守行原文_雁門太守行的賞析_古詩文
  • 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

    劉過宋代〕堂上謀臣尊俎,邊頭將士干戈。天時地利與人和,“燕可伐歟?”曰:“可”。今日樓台鼎鼐,明年帶礪山河。大
  • 使至塞上

    王維唐代〕腳踏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吳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雁門太守行原文_雁門太守行的賞析_古詩文
  • 酒泉子·空磧無邊

    孫光憲唐代〕空磧無邊,萬里陽關道路。馬蕭蕭,人去去,隴雲愁。香貂舊制戎衣窄,胡霜千裏白。綺羅心,魂夢隔,上高樓。
雁門太守行原文_雁門太守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