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北海,鳳朝陽。

辛棄疾鷓鴣天·送廓之秋試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辛棄疾的《鷓鴣天·送廓之秋試》

白薴新袍入嫩涼。春蠶食葉響迴廊,禹門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茫。明年此日青雲去,卻笑人間舉子忙。

辛棄疾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辛棄疾鵬北海,鳳朝陽。書法作品欣賞
鵬北海,鳳朝陽。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廓之你在這初秋微涼的天氣、穿著白色苧麻織成的新衣、離開我去參加科舉考試。我仿佛看到了你以後參加考試的情景,你將與其他考生們一道在考場裡專心致志地書寫,猶如春蠶啃食桑葉,迴廊里沙沙有聲。鄉試放榜時飄拂的桂花香已經先散向了月殿,你一定能名登桂榜,蟾宮折桂;不僅如此,連下一年桃花浪湧起時像魚躍龍門一樣考試得中的會試也已經為你準備好了。
現在你攜帶著書和劍走向應試的遼遠廣闊之路,就像鯤鵬從北海展翅翱遊到南海,又像鳳凰飛向東升的太陽。明年的今天,你早已青雲直上,那時你可以輕鬆愉悅地閒看世間的舉子還在為功名奔忙。

注釋
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等。雙調五十五字,前後闋各三平韻,一韻到底。上闋第三四句、下闋第一二句一般要求對仗。
廓之:當即編次《稼軒詞甲集》之范開,辛棄疾的門人。其生平事跡不詳。秋試:科舉時代秋季舉行的考試,是對科舉制度中鄉試的借代性叫法,考試時間在農曆秋季八月,即鄉試,也叫秋闈;地點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駐地;放榜之時正值桂花飄香,故又稱桂榜;考中者稱舉人。在鄉試的次年春天,鄉試的得中者在京城的禮部貢院參加會試。
白薴(zhù)新袍:白薴是用白色苧麻織成的布。《王直方詩話》:“梅聖俞在禮部貢院考校時和歐公《春雪詩》云:‘有夢皆蝴蝶,逢袍只苧麻。’”按:宋代舉子均著苧麻袍。嫩涼:微涼,初涼。
“春蠶”句:典出歐陽修《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詩:“無嘩戰士銜枚勇,下筆春蠶食葉聲。”原意指行軍時禁止士兵喧譁讓他們含著竹片,這裡指考場一片寂靜只聽見筆與紙摩擦的沙沙響聲。
“禹門”句:禹門,即龍門,相傳龍門為大禹所鑿。《三秦記》:“河津一名龍門,桃花浪起,江海魚集龍門下,躍而上之,躍過者化龍,否則點額暴腮。”古時以“魚躍龍門”喻指考試得中,也以“桃花浪”比喻春闈(即會試)。《古今小說·趙伯升茶肆遇仁宗》:“來年三月桃花浪,奪取羅袍轉故鄉。”清李漁《慎鸞交·悲控》:“虧你做中流砥柱桃花浪,不似那跳龍門的個個顛狂。”
“月殿”句:比喻登科做官。宋制,各州折郡漕試解試均於八月舉行,正桂子飄香時節。《避暑錄話》:“世以登科為折桂。”
鵬北海:典出《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北冥,一作“北溟”,即北海,泛指北方的大海。
鳳朝(cháo)陽:典出《詩經·大雅·卷阿》:“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朝陽,指山的東面。
書劍:書和劍。唐溫庭筠《過陳琳墓》詩:“莫怪臨風倍惆悵,欲將書劍學從軍。”
青雲去:一作“青雲上”。《史記·范睢蔡澤列傳》:須賈頓首言死罪,曰:“賈不意君能自致於青雲之上。”後以“青雲直上”比喻人仕途順遂,升遷很快,亦即官運亨通,迅速升到高位。
舉子忙:《南部新書》乙:“長安舉子自六月已後落第者不出京,謂之過夏……七月後投獻新課,並於諸州府拔解。人為語曰:‘槐花黃,舉子忙。’”舉子:科舉考試的應試人。

簡評

此詞當作於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范廓之(范開)是辛棄疾的學生,他準備去參加科舉考試,辛棄疾為表達對他的送別之情和祝願之意而寫下此詞。

辛棄疾名句,鷓鴣天·送廓之秋試名句

詩詞推薦

鵬北海,鳳朝陽。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