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歷代書法>> 清朝>> 王鐸《草書詩卷》(2)正文

王鐸《草書詩卷》(2)

作者:王鐸 書體:草書

鑑藏印:學海家藏劉氏子子孫孫永保□□(白) 學海劉氏家藏(朱) 周氏家藏(白) 來鳳(白) 容庚秘匧(白)

王鐸《草書詩卷》

王鐸《草書詩卷》

附錄:

《歷代法書萃英·王鐸草書詩卷》(上海書畫出版社)原書說明

歷觀二王系列,學米者甚眾,然非失之於狂狠即失之於卑弱,唯王鐸用筆、用墨、結構、章法,由米上溯顏真卿直至二王,點畫振動,神氣飛揚,變化萬千,時出新致,當為米元章之後,王書之秘更能闡發之一人。

是卷為王鐸暮年之作,世所罕見,足為後學津梁。

是卷為商承祚先生所藏。先生不以自秘,慨然以茲公諸同好,並作序紹介,乃書林快事。編者於所作釋文之際,又蒙先生鼎力校勘,順此致謝。

一九八三年歲末 吳建賢

一聲驚嘆(◎ 胡西林 )

毫無疑問,這件被收入《王鐸書法全集》第四卷出版,並為多種王鐸書法集和研究著作著錄出版的著名作品是目前藝術市場上所見到的最為難得的王鐸傑作。《草書詩卷》紙本,總長939.5厘米,其中王鐸書法部分縱26.6厘米,橫773.5厘米,前有商衍鎏引首,後有商衍鎏、容庚兩家跋。手卷作於已醜(1649)王鐸58歲那一年的七月十三日,書王鐸舊詩15首,卷後有王鐸130餘字款識,敘說書卷緣由,其中敘及他對自己詩的珍愛。這位亂世中的天才藝術家一生作詩逾一萬五千首,但因為貳臣背景,入清後他曾將自己的詩稿自焚於“天津舟次”,乾隆皇帝敕編《四庫全書》時又極盡刪除查毀,所以,留至今日僅《擬山園選集》中所存4900餘首詩了。王鐸喜歡做詩,常常將胸中憤懣及情緒在詩中渲泄,詩裡邊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王鐸,所以他希望自己的詩留傳後人,以期後人從他的詩中讀懂他內心的世界。他曾經說過:“其留以告天下後世,後世讀者而憐其志者,只數卷詩文耳。”於是我們知道了王鐸之所以會在一次朋友間的飲酒中一口氣連書15首詩,其原因就是因為他遇到了能夠讀懂他的詩的知心朋友。“吾詩有一人知,可以不憾”,“因書憐詩,因詩憐吾”,王鐸心情格外激動,以至卷末落款時,仿佛無需思索,信手揮寫都得神助,於是通卷寫得激越跳宕,恣情汪洋,濃與淡、枯於澀、倚與側、疏與密,乃至筆線的曲直都仿佛不是使腕而出,而是天意使然 關於此卷書法,若從藝術的角度加以欣賞,可以說無數的話,而從詩歌的角度求證史實,窺探王鐸內心世界則是一部專著方可做成的事,限於篇幅精力時間,目下只能作罷。來日方長,再作研究。

此卷三百年間藏於何處、何人所藏,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有一位或數字高人在悉心地做著呵護,要不然三百年後她能夠以這般品相再現人世?1959年夏秋之季,著名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容庚先生不知從何得此寶物,他持卷請光緒三十年探花、時任中央文史館副館長商衍鎏過賞,商衍鎏驚嘆不已,從王鐸的詩到成卷經過加以推演考證,寫下長跋。兩年後,商衍鎏之子、同為著名古文字學家的商承祚以一卷王寵書法與容庚換得此卷,易手前,容庚在卷後也作題跋,記錄斯事。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見到的王鐸《草書詩卷》的規模。

首 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尾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