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歷代書法>> 秦漢>> 李斯篆書《嶧山碑》,明拓鄭文寶摹刻長安本正文

李斯篆書《嶧山碑》,明拓鄭文寶摹刻長安本

作者:李斯 書體:篆書

李斯篆書《嶧山碑》,明拓鄭文寶摹刻長安本

李斯篆書《嶧山碑》,明拓鄭文寶摹刻長安本

嶧山碑.李斯撰.明拓宋鄭文寶摹刻長安本,又碑後附有鄭文寶跋,碑字雄渾溫雅,無一筆開後人惡道,《石鼓》後無可比肩,漢印之傳於後者,皆步其軌躕。

《嶧山碑》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東巡時所刻,是秦刻石中最早的一塊,內容是歌頌秦始皇統一天下,廢分封,立郡縣的功績。原石已不在,相傳魏武帝曹操登山時令人推倒。現在的摹本比較有名的是“長安本”。此為明拓宋鄭文寶摹刻長安本

嶧山又名東山,與泰山南北對峙,孟子所稱“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東山即指嶧山。原石已不在,相傳魏武帝曹操登山時令人推倒。現在的摹本比較有名的是“長安本”。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鄭文寶根據五代南唐徐鉉的拓本重刻於長安,碑陰有鄭文寶題記。現存西安碑林。

玆據王昶《金石萃編》錄其全文如下,原文無標點:

皇帝立國,維初在昔,嗣世稱王。討伐亂逆,威動四極,武義直方。戎臣奉詔,經時不久,滅六暴強。廿有六年,上薦高號,孝道顯明。既獻泰成,乃降專惠,寴(車巛)遠方。登於繹山,群臣從者,鹹思攸長。追念亂世,分土建邦,以開爭理。功戰日作,流血於野。自泰古始,世無萬數,陀及五帝,莫能禁止。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復起,(火甾)害滅除。黔首康定,利澤長久。群臣誦略,刻此樂石,以著經紀。

皇帝曰:“金石刻盡始皇帝所為也,今襲號而金石刻辭不稱始皇帝。其於久遠也,如後嗣為之者,不稱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夫臣德昧死言:“臣請具刻詔書,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請。制曰:“可”。

李斯(約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

鄭文寶(953~1013)字仲賢,一字伯玉,汀洲寧化(今屬福建)人,鄭彥華子。太平興國八年進士,師事徐鉉,仕南唐為校書郎,歷官陝西轉運使、兵部員外郎。善篆書,工琴,以詩名世,風格清麗柔婉,所作多警句,為歐陽修、司馬光所稱賞。著有《江表志》、《南唐近事》等。

註:一,“攸”字中豎作二筆,應為長安本,“盛德”之“德”字右下“心”字仍可見。應是明拓。二,末有淳化四年(993)鄭文寶題跋。

李斯篆書《嶧山碑》,明拓鄭文寶摹刻長安本

李斯篆書《嶧山碑》,明拓鄭文寶摹刻長安本

李斯篆書《嶧山碑》,明拓鄭文寶摹刻長安本

李斯篆書《嶧山碑》,明拓鄭文寶摹刻長安本

李斯篆書《嶧山碑》,明拓鄭文寶摹刻長安本

李斯篆書《嶧山碑》,明拓鄭文寶摹刻長安本

李斯篆書《嶧山碑》,明拓鄭文寶摹刻長安本

李斯篆書《嶧山碑》,明拓鄭文寶摹刻長安本

李斯篆書《嶧山碑》,明拓鄭文寶摹刻長安本

李斯篆書《嶧山碑》,明拓鄭文寶摹刻長安本

李斯篆書《嶧山碑》,明拓鄭文寶摹刻長安本

李斯篆書《嶧山碑》,明拓鄭文寶摹刻長安本

李斯篆書《嶧山碑》,明拓鄭文寶摹刻長安本

李斯篆書《嶧山碑》,明拓鄭文寶摹刻長安本

李斯篆書《嶧山碑》,明拓鄭文寶摹刻長安本

李斯篆書《嶧山碑》,明拓鄭文寶摹刻長安本

李斯篆書《嶧山碑》,明拓鄭文寶摹刻長安本

李斯篆書《嶧山碑》,明拓鄭文寶摹刻長安本

鄭文寶跋曰:

秦相李斯書《嶧山碑》,跡妙時古,殊為世重。故散騎常侍徐公枯,酷耽玉著,垂五十年,時無其比,晚節獲《嶧山碑》摸本,師其筆力,自謂得思於天人之際。因是廣求,己之舊跡,焚擲略盡。文寶受學徐門,粗堅企及之志。太平興國五年春再舉進士,不中。東適齊魯,客鄒邑,登嶧山,求訪秦碑,邀然無睹。逮於旬決,險悵於棒蕪之下,惜其神蹤將墜於世。今以徐所授摸本,刊石於長安故都國子學,庶博稚君子見先儒之指歸。淳化四年八月十五日,承奉郎守太常博士、陝府西諸州水陸計度轉運副使、賜排魚袋鄭文寶記

李斯篆書《嶧山碑》,明拓鄭文寶摹刻長安本

李斯篆書《嶧山碑》,明拓鄭文寶摹刻長安本

李斯篆書《嶧山碑》,明拓鄭文寶摹刻長安本

李斯篆書《嶧山碑》,明拓鄭文寶摹刻長安本

2017-9-14 10:55:3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