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廷舉,字獻臣,其先嘉魚人”閱讀答案及句子翻譯

吳廷舉,字獻臣,其先嘉魚人,祖戍梧州,遂家焉。
正德初,歷副使。發總鎮中官潘忠二十罪。忠亦訐廷舉他事,逮系詔獄。劉瑾矯詔,枷之十餘日,幾死。戍雁門,旋赦免。楊一清薦其才,擢江西右參政。敗華林賊於連河。從陳金大破姚源賊。其黨走裴源,復從俞諫破之。賊首胡浩三既撫復叛,廷舉往諭,為所執。居三月,盡得其要領,誘使攜。及得還,浩三果殺其兄浩二,內亂。官兵乘之,遂擒浩三。與副使李夢陽不協,奏夢陽侵官,因乞休。不俟命竟去,坐停一歲俸。起廣東右布政使,復佐陳金平府jiang6*賊。擢右副都御史,振湖廣飢。已,復出湖南定諸夷疆地。寧王宸濠有逆謀,疏陳江西軍政六事,為豫防計。
嘉靖元年,廷舉乞休。尋以災異復自劾求罷,勸帝修德應天,因奏行其部興革十二事。尋就改戶部,遷右都御史,巡撫應天諸府。長洲知縣郭波以事挫織造中官張志聰。志聰伺波出,倒曳之車後。典史蕭景腆操兵教場,急率兵救。百姓登屋,飛瓦擊志聰。志聰奏逮波、景腆,廷舉具白志聰貪黷狀。帝乃降波五級,調景腆遠方,志聰亦召還。
三年,以“大禮”議未定,請如洪武中修《孝慈錄》故事,令兩京部、寺、台、省及天下督、撫各條所見,並詢家居老臣,采而行之,匯為一書,以詔後世。時已定稱本生考,廷舉窺帝意不慊,故為此奏。給事中張原、劉祺交劾之,不報。尋改南京工部尚書,辭不拜,稱疾乞休。帝慰留。已,復辭,且引白居易、張詠詩,語多詼諧,中復用嗚呼字。帝怒,以廷舉怨望無人臣禮,勒致仕。
廷舉面如削瓜衣敝帶穿不事藻飾言行必自信人莫能奪其在太學時兄事羅病痢仆死自煮藥飲之。負以如廁,一晝夜數十反。嘗語人曰:“獻臣生我。”廷舉好薛瑄、胡居仁學,尊事陳獻章。居湫隘,亡郭外田,有書萬卷。及卒,總督姚鏌庀其喪。隆慶中,追謚清惠。(節選自《明史•吳廷舉傳》有刪改)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廷舉面如削瓜∕衣敝帶穿∕不事藻飾∕言行必自信人∕莫能奪∕其在太學時∕兄事羅∕病痢∕仆死∕自煮藥飲之∕
B.廷舉面如削瓜∕衣敝∕帶穿不事藻飾∕言行必自信∕人莫能奪∕其在太學時∕兄事羅∕病痢∕仆死∕自煮藥飲之∕
C.廷舉面如削瓜∕衣敝∕帶穿不事藻飾∕言行必自信人∕莫能奪∕其在太學時∕兄事羅∕病痢∕仆死∕自煮藥飲之∕
D.廷舉面如削瓜∕衣敝帶穿∕不事藻飾∕言行必自信∕人莫能奪∕其在太學時∕兄事羅∕病痢∕仆死∕自煮藥飲之∕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乞休,中國古代官員主動辭職行為的文辭表述,我國古代的退休制度僅僅限於是官吏,常見的稱謂有“致仕”、“致事”、“致政”等。
B.奏,和疏、表、議、章、諭等文體一樣,是古代臣下向皇帝陳述自己對某事的意見的一種文體,也稱“奏疏”或“奏議”。
C.兩京,分別為南京和北京。明朝有一項獨一無二的兩京制度,兩個都城各設一套中央機構,且多有相同之處,彼此獨立,各不統署。
D.隆慶是年號,年號發起於中國古代新皇登基,為了區別上一任皇帝,新皇帝根據自己的思想,起一個新的年號。本文中“隆慶”是明穆宗朱載垕的年號。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廷舉直言不懼、正直不阿。正德初年,揭發潘忠二十條罪,在張志聰事件中亦直言進諫,使得皇帝分別給予當事人降職、調任和召回等處罰。
B.廷舉一生宦海沉浮、頗多坎坷。遭誣陷、陷敵營、賑災情、進諍言,曾經三度乞休,但都沒有得到皇帝的同意。
C.廷舉頗具卓識、行事有效。為擬定禮制,上書請求效仿洪武《孝慈錄》舊例,讓各級官員包括退居在家的老臣各陳己見,匯為一書,以詔後世。
D.廷舉清瘦樸實、仁義厚道。在太學時,待羅如兄長,羅病時更是侍奉湯藥、不辭勞苦,日夜照料。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賊首胡浩三既撫復叛,廷舉往諭,為所執。居三月,盡得其要領,誘使攜。
(2)尋以災異復自劾求罷,勸帝修德應天,因奏行其部興革十二事。
參考答案
4.D
5.B
6.C
7(1)賊人首領胡浩三已經被招撫又再次叛亂,廷舉前往教化交涉,被賊人扣留。(在敵營)呆了三個月,掌握了全部敵情,引誘對方和他一起。(賦分要點:“執”、“要領”、“誘使(之)攜”、語句通順各2分)
(2)不久因為災禍異動又彈劾自己請求罷免(自己的)官職,勸勉皇帝修養德行、順應天意,於是上奏請求實行關於他所管轄的區域振興改革的十二條建議。(賦分要點:“尋”、“劾”、“修德應天”、“部”、語句通順各1分)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吳廷舉,字獻臣,其先嘉魚人”閱讀答案及句子翻譯0
“吳廷舉,字獻臣,其先嘉魚人”閱讀答案及句子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