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章昭達傳》原文及翻譯

南史

原文:

章昭達字伯通,吳興武康人也。性倜儻,輕財尚氣。少時,遇相者謂曰:“卿容貌甚善,須小虧,則當富貴。“梁大同中,昭達為東宮直後,因醉墮馬,鬢角小傷,昭達喜之,相者曰:“未也。“侯景之亂,昭達率鄉人援台,為流矢所中,眇其一目。相者見之,曰:“卿相善矣,不久當富貴。“
台城陷,昭達還鄉里,與陳文帝游,因結君臣分。侯景平,文帝為吳興太守,昭達杖策來謁。文帝見之大喜,因委以將帥,恩寵超於儕等。陳武帝謀討王僧辯,令文帝還長城招聚兵眾,以備杜龕,頻使昭達往京口稟承計畫。僧辯誅後,杜龕遣其將杜泰來攻長城,昭達因從文帝進軍吳興以討龕。龕平,又從討張彪於會稽,克之。累功除定州刺史。
天嘉元年,追論長城功,封欣樂縣侯。二年,除都督、郢州刺史。周迪據臨川反,詔昭達便道征之。迪敗走,征為護軍將軍,改封邵武縣侯。
初,文帝嘗夢昭達升台鉉,及旦,以夢告之。至是,侍宴酒酣,顧昭達曰:“卿憶夢不?何以償夢?“昭達對曰:“當效犬馬之用,以盡臣節,自余無以奉償。“尋出為都督、江州刺史。
太建二年,征江陵。時梁明帝與周軍大蓄舟艦於青泥中,昭達分遣偏將錢道戢、程文季乘輕舟焚之。周又於峽口南岸築壘,名安蜀城,於江上橫引大索,編葦為橋,以度軍糧。昭達乃命軍士為長戟,施樓船上,仰割其索。索斷糧絕,因縱兵攻其城,降之。三年,于軍中病薨,贈大將軍。
昭達性嚴刻,每奉命出征,必晝夜倍道;然其所克,必推功將帥。廚膳飲食,並同群下,將士亦以此附之。每飲會,必盛設女伎雜樂,備羌、胡之聲,音律姿容,並一時之妙,雖臨敵弗之廢也。四年,配享文帝廟庭。
(節選自《南史·卷六十六》)

譯文/翻譯:

章昭達,字伯通,是吳興武康人。他生性灑脫不拘,輕視錢財崇尚義氣。年輕時遇到一個看相的人對他說:“你的容貌很好,但必須有小的損傷,就一定能夠富貴。“梁朝大同年間,章昭達擔任東宮直後,因喝醉酒從馬上摔下,鬢角受了小傷,章昭達為此而高興(以為應驗了看相人的話),看相人說:“這個不是的。“侯景作亂,章昭達率領鄉里人援助台城,被流箭射中,瞎了一隻眼。看相的人見到他,說道:“你的面相好了,不久定當富貴。“
台城陷落,章昭達回到家鄉,與陳文帝(註:時在梁朝,文帝尚為梁朝官員)交往,於是結下了君臣的情分。侯景之亂平定後,文帝被授為吳興太守,章昭達拄著拐杖前來拜見文帝。文帝見到他非常高興,於是委任他做將帥,恩寵超過同類人中對等的人。陳武帝謀劃討伐王僧辯,命文帝回到長城(縣城名)招集士兵,以防備杜龕。文帝頻繁差遣章昭達前往京口接受策略規劃。王僧辯被誅殺後,杜龕派遣他的將領杜泰前來攻打長城,章昭達就跟隨文帝進軍吳興來討伐杜龕。杜龕被平定後,又跟隨文帝到會稽討伐張彪,把張彪打敗。累計戰功,被授予定州刺史。
天嘉元年,文帝追加評定長城之戰的功勞,封章昭達為欣樂縣侯(“縣侯“乃爵位之名,食邑為一縣之地)。天嘉二年,授予都督、郢州刺史。周迪據守著臨川反叛,文帝下詔給章昭達,命令他順路征討周迪。周迪敗逃,章昭達被徵召為護軍將軍,改封為邵武縣侯。
當初,文帝曾經夢見章昭達升任宰相,第二天就把夢中的事告訴了他。到這時,侍座宴席間,酒喝到酣暢的時候上,文帝回頭看著章昭達說:“你還記得不記得夢中的事啊,用什麼來實現夢中之事呢?“章昭達回答說:“我定當獻犬馬之勞,來竭盡我的操守,其餘的我是沒有辦法遵奉、實現的。“不久擔任都督、江州刺史。
太建二年,攻打江陵。當時西梁明帝與北周軍隊在青泥水中聚集了很多船艦,章昭達分頭派遣副將錢道戢、程文季乘著輕便的船隻焚燒敵軍的戰船。北周的軍隊又在峽口的南岸修築堡壘,取名叫安蜀城,在江面上橫向拉起粗大的繩索,編結葦草構成橋樑,來運送軍糧。章昭達於是令士兵製作長戟,放置於樓船上,讓士兵們仰著身子切割繩索。繩索被割斷,糧道斷絕,趁勢揮軍攻打城壘,降服敵軍。太建三年,在軍中病逝,追贈為大將軍。
章昭達天性嚴格而盡心,每當接受使命出征,必定日夜加倍趕路;然而他所攻克的,一定把功勞推讓給手下的將帥。廚房餐飲食用,全部與部下相同,將帥士兵們也因此而歸附於他。每當飲宴聚會,必定多設歌女與各種音樂,備全羌人、胡地的樂音,音樂與女色,都極盡當時的美妙,即使在臨戰對敵的情形下也不廢止這種做法。太建四年,附祀於文帝廟堂。 
《南史·章昭達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南史·章昭達傳》原文及翻譯0
《南史·章昭達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