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源子雍傳》原文及翻譯

魏書

原文:

源子雍,字靈和。少好文雅,篤志於學,推誠待士,士多歸之。自秘書郎,除太子舍人、涼州中正。肅宗踐阼,以宮臣例轉奉車都尉,遷司徒屬。轉太中大夫、司徒司馬。遷夏州刺史。時沃野鎮人破落汗拔陵首為反亂所在蜂起子雍嬰城自守城中糧盡煮馬皮而食之子雍善綏撫得士心人人戮力無有離貳。以饑饉轉切,欲自出求糧,留子延伯據守。僚屬僉云:“今天下分析,寇賊萬重,四方音信,莫不斷絕,俄頃之間,變在不意,何宜父子如此分張?未若棄城俱去,更展規略。” 
子雍泣而謂眾曰:“吾世荷國恩,此是吾死地,更欲何求!”遂自率羸弱,向東夏運糧。延伯與將士送出城外,哭而拜辭,三軍莫不嗚咽。子雍行數日,為朔方胡帥曹阿各拔所邀,力屈見執。子雍乃密遣人齎書,敕延伯令共固守。子雍雖被囚執,雅為胡人所敬,常以民禮事之。子雍為陳安危禍福之理,勸阿各拔令降,阿各拔將從之,未果而死。拔弟桑生代總部眾,竟隨子雍降。復破賊帥紇單步胡提於曲沃堡。肅宗璽書勞勉之。子雍在白水郡復破阿非軍,多所斬獲。還洛,以葛榮久逼信都,詔假子雍征北將軍,為北討都督。時相州刺史安樂王鑑據鄴反,敕子雍與都督李神軌先討之。子雍行達湯陰,鑒遣弟斌之夜襲子雍軍,不克,奔敗而返。子雍乘機繼進,徑圍鄴城,與裴衍、神軌等攻鑒,平之。子雍卒,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雍州刺史,公如故。永安中,重贈司空,謚曰莊穆。 
(節選自《魏書·源子雍傳》,有刪改) 

譯文/翻譯:

源子雍,字靈和。年輕時愛好文學,專心於學業,對士人坦誠相見,文士們都來歸附他。初任秘書郎,後授官太子舍人、涼州中正。肅宗即位,(子雍)依據東宮屬官的慣例轉任奉車都尉,升遷為司徒屬。轉任太中大夫、司徒司馬。升遷為夏州刺史。當時沃野鎮人破落汗拔陵首先起來zao6*反,所在之地的人如蜜蜂般紛紛起來回響。源子雍據城死守,城中糧食吃光了,他們就吃煮過的馬皮。源子雍善於安撫人心,得兵士擁護,人人戮力同心,沒有人叛離。因為缺糧的問題更加嚴重,他打算親自出城去求糧,留兒子源延伯據守城池。手下的官吏都說:“如今天下分崩離析,賊寇四起,四方音信,沒有不斷絕的,頃刻之間,會有人們意料不到的變化,父子這樣分開怎么會合適呢?不如一起棄城而逃,再想別的辦法。”源子雍哭著對眾人道:“我家世代蒙受國家恩典,這裡是我的死地,我還貪求什麼!”於是親自率領疲弱的兵士,去東夏運糧。源延伯與眾將士送他們出城,哭著向他拜辭,三軍將士無不嗚咽哭泣。源子雍行軍幾天,被朔方的胡人首領曹阿各拔所攔擊,力氣不濟而被擒。子雍還偷偷派人送一封密信,告誡源延伯讓他與軍民共同守城。源子雍雖然被囚禁,(但)素來被胡人敬重,胡人常用平民之禮對待他。源子雍對他們陳述安危禍福的利害關係,勸阿各拔命令胡人歸降,阿各拔打算接受他的勸降,還沒有實現就死了。阿各拔的弟弟桑生代為統率部下,最終還是跟隨源子雍歸降。又在曲沃堡打敗賊寇元帥紇單步胡提。肅宗下詔書慰勞勉勵他。源子雍在白水郡又打敗阿非的軍隊,斬殺收穫很多。還軍洛陽,由於葛榮長期威脅信都,皇上下詔授源子雍征北將軍,任北討都督。當時相州刺史、安樂王元鑒占據鄴城反叛,皇上敕令源子雍與都督李神軌先將他討平。源子雍行軍到達湯陰,元鑒派遣弟弟斌之在夜裡襲擊源子雍的軍隊,沒有攻克,奔逃而回。源子雍乘機繼續前進,直接包圍鄴城,與裴衍、李神軌等攻打元鑒,平定了他。源子雍去世,追贈他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雍州刺史,公爵像原來一樣。永安年間,又追贈他為司空,諡號為莊穆。 
《魏書·源子雍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魏書·源子雍傳》原文及翻譯0
《魏書·源子雍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