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轍《古今家誡敘》原文及翻譯

蘇轍

原文:

老子曰:“慈故能勇,儉故能廣。”或曰:“慈則安能勇?”曰:“父母之於子也,愛之深,故其為之慮事也精。以深愛而行精慮,故其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此慈之所以能勇也。非父母之賢於人,勢有所必至矣。”轍少而讀書,見父母之戒其子者,諄諄乎惟恐其不盡也,惻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嗚呼!此父母之心也哉!”師之於弟子也,為之規矩以授之,賢者引之,不賢者不強也。君之於臣也,為之號令以戒之,能者予之,不能者不取也。臣之於君也,可則諫,否則去。子之於父也,以幾諫不敢顯,皆有禮存焉。父母則不然,子雖不肖,豈有棄子者哉!是以盡其有以告之,無憾而後止。故父母之於子,人倫之極也。雖其不賢,及其為子言也,必忠且盡,而況其賢者乎? 
太常少卿長沙孫公景修少孤而教於母母賢能就其業既老而念母之心不忘為賢母錄以致其意。既又集《古今家誡》,得四十九人,以示轍,曰:“古有為是書者,而其文不完。吾病焉,是以為此。合眾父母之心,以遺天下之人,庶幾有益乎?”轍讀之而嘆曰:“雖有悍子,忿斗於市莫之能止也,聞父之聲則斂手而退,市人之過之者亦莫不泣也。慈孝之心,人皆有之,特患無以發之耳。今是書也,要將以發之歟?雖廣之天下可也。自周公以來至於今,父戒四十五,母戒四。公又將益廣之,未止也。” 
元豐二年四月三日,眉陽蘇轍敘。 

譯文/翻譯:

老子說:“因為仁慈所以能勇敢,因為節儉所以能寬廣。”有人問:“如果仁慈的話,那怎么會勇敢?”回答是:“父母對於自己的孩子,愛得深,所以他們替孩子考慮事情很精細。因為愛得深,所以行事殫精竭慮,所以他們為孩子躲避災禍就很迅速,為孩子謀利也十分果敢,這就是仁慈能夠導致勇敢的原因。並不是因為父母比其他人賢明,這是因為形勢所迫才必然到這地步啊。”我小時候讀書,看見父母告誡他們的子女,懇切教導惟恐有沒考慮到的地方,惴惴不安惟恐孩子不能全部聽進去,他們感嘆道:“唉,這就是父母的心啊!”老師對於弟子,給他們立了規矩來教授他們,賢德的弟子,老師就引導他們;不賢德的弟子也不勉強他們。君主對於臣子,給他們號令來告誡他們,對賢能的臣子就給予官職,不賢能的臣子就不選用他們。臣子對於君主,可以進諫的就進諫,可以進諫的就離去。兒子對於父親,用隱約的言辭勸諫,不敢太直露,這都是因為禮儀的存在。父母卻不這樣,即使孩子不好,哪有父母遺棄孩子的呢?所以他們竭盡所有來告誡孩子,直到沒有遺憾才停止。所以父母對於孩子,是人類lun6*理的極致。即使他們本身並不賢能,但是等到他們對自己的孩子說話的時候,一定會誠懇並且竭盡所能,更何況那些賢明的父母呢? 
太常少卿,長沙人孫公景修,年幼喪父因而受教於母親,母親賢能,能夠成就他的學業。年已老,可感念母親的心意卻不能忘懷,寫了一篇《賢母錄》來表達他的心意。既而又編輯《古今家誡》一書,收集了四十九個人,拿來給我看,說:“古代就有編寫這種書的人,但他們的文章不完整。我對此感到遺憾,所以編寫了此書。集中天下眾多父母的心意,用來饋贈給天下的人,或許有好處吧?”我讀了這本書後感嘆道:“即使有兇悍的孩子在集市上發怒鬥狠,沒有人能夠阻止他,聽到父親的聲音就收斂罷手退去,集市上指責他孩子的人也沒有不感動落淚的。慈孝的心,人人都有,只是擔憂無法激發它罷了。如今這本書,大概將會激發發人的慈孝之心吧?即使推廣於天下也是可行的。自從周公以來到如今,父訓四十五人,母訓四人,孫公又要將加以增補,還沒有編寫完成。”元豐二年四月三日,四川眉陽人蘇轍記述。 
蘇轍《古今家誡敘》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蘇轍《古今家誡敘》原文及翻譯0
蘇轍《古今家誡敘》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