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韋孝寬列傳》原文及翻譯

周書

原文:

韋叔裕字孝寬,京兆杜陵人也,少以字行。父旭,武威郡守。永安二年,拜右將軍、南幽州刺史。時氐賊數為抄竊,旭隨機招撫,並即歸附。尋卒官。 
孝寬沉敏和正,涉獵經史。弱冠,屬蕭寶夤作亂關右,乃詣闕,請為軍前驅。朝廷嘉之,即拜統軍。隨馮翊公長孫承業西征,每戰有功。拜國子博士,行華陰郡事。屬侍中楊侃為大都督,出鎮潼關,引孝寬為司馬。侃奇其才,以女妻之。永安中,授宣威將軍、給事中,尋賜爵山北縣男。孝武初,以都督鎮城。文帝自原州赴雍州,命孝寬隨軍。及克潼關,即授弘農郡守。從擒竇泰,兼左丞,節度宜陽兵馬事。時邊境騷然,乃令孝寬以大將軍行宜陽郡事。尋遷南兗州刺史。 
是歲,東魏將段琛、堯傑復據宜陽,遣其揚州刺史牛道恆扇誘邊民。孝寬深患之,乃遣諜人訪獲道恆手跡,令善學書者偽作道恆與孝寬書,論歸款意,又為落燼,燒跡若火下書者,還令諜人送於琛營。琛得書,果疑道恆,其所欲經略,皆不見用。孝寬知其離阻,日出奇兵掩襲,擒道恆及琛等,崤、澠遂清。 
北周大象六月,詔發關中兵,以孝寬為元帥東伐。七月,軍次河陽。尉遲迥所署儀同薛公禮等圍逼懷州,孝寬遣兵擊破之。進次懷縣永城橋之東南。其城既在要衝,雉堞牢固,迥已遣兵據之。諸將士以此城當路,請先攻取。孝寬曰:“城小而固,若攻而不拔,損我兵威。今破其大軍,此亦何能為也。”於是引軍次於武陟,大破迥子惇,惇輕騎奔鄴。迥自出戰,又破之。迥窮迫zi6*殺。兵士在小城中者,盡坑於游豫園。諸有未服,皆隨機討之,關東悉平。十月,凱還京師。十一月薨,時年七十二。 
孝寬善於撫御,能得人心。所遣間諜入齊者,皆為盡力。亦有齊人得孝寬金貨,遙通書疏。故齊動靜,朝廷皆先知。時有主帥許盆,孝寬托以心膂,令守一戍。盆乃以城東入。孝寬怒,遣諜取之,俄而斬首而還。其能致物情如此。 
(節選自《周書·韋孝寬列傳》) 

譯文/翻譯:

韋叔裕字孝寬,京兆杜陵人,自小便用他的字作名。他的父親韋旭,曾任武威郡太守。永安二年,韋旭被任命為右將軍、南幽州刺史。當時氐族賊人多次搶掠財物,韋旭根據情況,加以安撫,氐人都迅速地降附他。不久,韋旭死在官位上。 
韋孝寬為人深沉機敏,溫和正直,好讀經史。他二十歲時,遇到蕭寶夤在關中發動叛亂,於是他前往都城洛陽,請求朝廷讓他作為大軍的先鋒前去平定叛亂。朝廷很欣賞他的這種行為,便任命他為統軍。韋孝寬隨馮翊公長孫承業揮師西進,每次作戰,都有戰功。被任命為國子博士,代理華陰郡太守的職務。恰好侍中楊侃擔任大都督,出京鎮守潼關,讓韋孝寬做都督府司馬。楊侃對韋孝寬的才幹感到驚奇,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為妻。永安年間,朝廷任命韋孝寬為宣威將軍、給事中,不久又授予他山北縣男的爵位。孝武帝初年,韋孝寬以都督的身份,獨立鎮守襄城。北周文帝從原州進軍雍州,命令韋孝寬隨大軍前往。等到攻下潼關後,當即任命他為弘農郡太守。後隨宇文泰俘東魏大將竇泰,兼任行台左丞,統轄宜陽郡兵馬。當時邊境極不安寧,於是命令韋孝寬以大將軍的身份代理宜陽郡太守的職務。不久升任南兗州刺史。 
這一年,東魏將段琛、堯傑再次攻占宜陽,派揚州刺史牛道恆鼓動招誘西魏邊境的百姓,韋孝寬為此深感憂慮。於是派間諜尋求到牛道恆的手跡,讓善於模仿筆跡的人偽造了一封牛道恆給韋孝寬的信,信中說到牛道恆歸順的意圖,又假造了燈灰烤焦的痕跡,就像這封信是在燈下書寫的一樣,又讓間諜回頭把這封信送到段琛的軍營中。段琛得到這封信後,果然懷疑牛道恆。牛道恆所策劃的事情,都不被段琛許可。韋孝寬知道敵方已經離心,相互牽制,於是天天出動奇兵突然襲擊,終於俘獲了段琛和牛道恆等人,崤山、澠池一帶於是安定了。 
北周大象年六月,皇帝下令出動關中軍隊,任命韋孝寬為元帥向東討伐。七月,軍隊駐紮在河陽。尉遲迥任命的儀同薛公禮等人圍攻懷州,韋孝寬派兵打敗了他們。又進軍駐紮在懷縣永城橋的東南。那座城既已處在要塞地帶,城牆堅固,尉遲迥又已派兵把守它。眾將士認為這座城處在要害,請求先攻占它。韋孝寬說:“城雖然小但是很堅固,如果沒有攻下,那么會削減我們的軍威。如果我們打敗了他們的主力部隊,這座小城裡的軍隊又能有什麼作為呢?”於是帶領軍隊駐紮在武陟,大敗了尉遲迥兒子尉遲惇的軍隊,尉遲惇快馬逃到了鄴城。尉遲迥親自出戰,韋孝寬又打敗了他。尉遲迥走投無路被迫zi6*殺。小城中的士兵全部在游豫園被活埋。還有沒有降服的地方,韋孝寬都根據具體情況征伐他們,關東於是全部平定。十月,軍隊勝利回到京城。十一月孝寬去世,時年七十二歲。 
韋孝寬善於安撫駕馭部下,深得人心。他所派往北齊的間諜,都為他盡力效命。也有齊人得到他的財物,與他遙通書信。所以,北齊的一舉一動都為北周所掌握。當時有一主帥許盆,韋孝寬把他視為心腹,命令他去鎮守一城,他領命後竟然向東投降北齊。韋孝寬大怒,派間諜前去刺殺他,不入便斬其首而回。他就是能夠像這樣收攬人心。 
《周書·韋孝寬列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周書·韋孝寬列傳》原文及翻譯0
《周書·韋孝寬列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