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作文大全>> 國中作文>> 初二作文>> 讀後感>> 磨練,人生的精髓——讀《鷹志》有感正文

磨練,人生的精髓——讀《鷹志》有感

作者:福州十九中初二(7)班 李璐佳  (字數:1100字作文)

磨練,人生的精髓——讀《鷹志》有感_磨練,人生的精髓——讀《鷹志》有感作文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我看了《讀者》的《鷹志》後,不由聯想到了以上這段話。鷹的成長需要磨練,而人,也是如此。

鷹是天空之王,在藏區,它是神聖高潔的象徵。它們擁有有力的翅膀、鋒利的爪子和堅硬的喙,這都是造物主的偏愛嗎?不,它們是在艱苦的磨練中生出來的。

幼鷹出生後不久,母鷹一改之前的細心呵護,減少餵食,迫使它們手足相殘,把自己的兄弟姐妹囫圇吞下解飢。在幼鷹出生六七天后,母鷹便會自己先示範,再把它們推下萬丈深淵,讓它們飛翔。它們會飛後,母鷹又會把它們的翅膀折斷,再推向深淵。求生欲使幼鷹不斷掙紮起飛,掙扎使翅膀得到供血,痊癒了,而且堅硬如鐵,但不少幼鷹也因此斷送了性命。鷹可以活七十歲,可在它們四十歲時,需要進行殘忍的脫胎換骨,否則就等死。它們找到了除了自己無鳥可上的懸崖,用力地把喙連皮肉一起撞碎,然後等著血淋淋的地方長出新喙,然後用它把腳趾拔掉,忍著劇痛等腳趾長出。最後,在把自己的羽毛扯掉,血肉模糊地長出羽毛後,它們又獲得了三十年的生命,再次成為空中之王。

整篇文章令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母鷹把小鷹推下懸崖強迫它們飛翔的片段。在那時,小鷹的瑟瑟發抖、哀叫婉鳴,母鷹難道不感到酸楚嗎?如果失敗了,自己的孩子就會粉身碎骨。母鷹難道不愛自己的孩子嗎?不,它們很愛自己的孩子。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如果母鷹溺愛小鷹,讓它們爬行,它們長大之後就是一個連翅膀都舉不起來的廢物,等待它們的就只有死亡。母鷹自然不希望孩子這樣死,所以母鷹寧願在幼鷹還未依賴爬行時就將它們推下懸崖強迫它們飛,因為第一次死亡是偶然,而第二次死亡則是必然。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匡衡鑿壁偷光,成了學者;范仲淹斷齏劃粥,成了宰相;祖逖聞雞起舞,成了大將。那么多文人學者都是經歷了苦難,才有後來的成就。明初文學家宋濂也在《送東陽馬生序》中描述了他向人借書學習,冒著酷寒抄書的經歷。可見宋濂的博學多知也不是先天的,而是後天吃苦勤奮得到的回報。反觀方仲永,他先天聰明,卻沒吃苦,到最後還是淪為一介布衣。

想一想鷹,再想一想我們自己。在小鷹被母親推下懸崖時,我們可能在被窩裡睡懶覺;在小鷹不斷完善自己時,我們可能在看電視;在鷹脫胎換骨時,我們可能在吃著甜得發膩的糖果……即使是生在幸福的家庭,我們是否也應該磨練自己?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都需要堅強的意志和完善的生活技巧。

人生,需要磨鍊,我們也需要像鷹那樣不斷完善自己。我們不是蜜罐里的蜜餞,不是溫室中的小花,不是嬌滴滴的杜鵑,而是展翅高飛的雄鷹。

★福州十九中初二(7)班李璐佳

點評:由鷹到人,作者在眾多情節中,選取了一個特別的片段著重闡述為什麼成長需要磨練,並舉例加以說明,讓說理更加深刻。 □指導老師:王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