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餃子

作者:屏東中學初二(4)班 羅昱倫  (字數:1000字作文)

年·餃子_年·餃子作文

要說過年,最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非餃子莫屬了。它皮薄餡大,咬一口,令人回味無窮。我對它也是情有獨鍾喔!

相傳在唐太宗李世民時期,餃子就開始出現了!李世民喜食丸子又怕油膩,令廚師在肉中加菜。開始無論廚師怎么做,都無法讓丸子成型,廚師靈機一動,用麵皮包住肉和菜放入水中煮。唐太宗吃時問:“此為何物?”廚師隨口答曰:“牢丸。”因為用麵皮包的丸子牢固。不料唐太宗大喜,連稱:“這好,這好!”這“牢丸”便是餃子的雛形。

打那兒以後,“牢丸”便成為了重大節日的標誌性食品,特別是富有詩意的春節。餃子一般在年三十晚上十二點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的時候吃。這時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是“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圓圓”“吉祥如意”之意。

這頓“一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年”的除夕餃子,吃起來有許多講究:一是餡必清素,不再放葷,寓意素靜、順利;二是包必人多,能幹活的人都湊前,寓意親和人氣旺;三是燒必秸稈,不用風箱吹,只能用芝麻稈、棉花稈等桔稈燒,寓意為生活節節高;四是吃必守規,依輩分次序吃,輩分高的先吃,吃時吃偶數而不吃奇數,奇數不吉利。吃前先放炮,意為驅惡除邪。吃時餃子盛在大盤裡,家人相擁而就,吃時不蘸汁,小孩子不上桌,寓意平安、穩妥、吉祥。餃子形如元寶,又有招財進寶之意,符合人們祈求財富的心理。

親情的感召力比其它的誘惑力大得多,出門在外的兒女不管雪霏霏,都要“奔年”回家吃團圓餃子。當父母把積攢了一年的快樂和盤托出,全家老少圍著熱氣騰騰的餃子,品味著長輩的辛勞,共同體驗時光的流逝,溫暖、祥和的氣氛環繞四周。“沒有餃子不過年,不吃餃子過不去年”,就從側面反映出了人們的願望與憧憬。小小的餃子,包著乾坤,包著人們祝願生活幸福、平安、吉祥的心理,是新一年豐碩收穫的象徵。真是“縱有珍餚萬席,不如餃子一墊”呀!它與中國文化完全融合,也鑄造了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靈魂,滲透到了每個人的生活之中。

現在,我國的飲食業發展飛快,不止中國人,還有許多外國人也愛上了帶有中國味的餃子,但願代表著中國文化的餃子,能成為聯絡友誼的橋樑、傳遞和平的使者。

●屏東中學初二(4)班 羅昱倫

點評:春節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節日,過春節有許多講究,其中守歲吃餃子就是很多中國人在除夕夜必做的一件事。小作者細細查閱資料,將吃餃子的習俗追根溯源。諸多講究,融會貫通,一一細細道來,令人領悟到餃子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國傳統文化的奧妙無窮。指導教師:甘潔如

作者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