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的變遷

作者:不詳  (字數:1100字作文)

人是鐵,飯是鋼,三餐不吃餓得慌。這並非說貪吃之輩,民以食為天嘛。我生長在農村,對此感受尤為深切。廚房便是服務於此,且能折射出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新中國成立60周年以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廚房也有了很大的飛躍。

自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向全世界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改善。然而,老百姓的溫飽仍難以得到保障,加上文化大革命的插入,人們連吃飽都非常困難,有很多人甚至沒有吃的,更別說什麼廚房了。

那時,有些過得還好的人家才有一個簡陋的廚房。不過那也不算廚房,說難聽點,就是木頭和泥巴的混合物。聽爺爺說,家裡建廚房,選一面牆,可能是房屋的背面,也可能是山牆,在牆對面挑一個不遠不近的地方,在上面堆點土,大約有半人高,用手把它抹平一點,然後在牆和這個土堆之間搭幾根木頭,鋪些茅草,廚房就完成了。裡面呢,大不了弄個土灶,可能還有個破鍋。門是不需要的,小偷什麼也沒著偷。且把它叫做“無門連體式”廚房。

改革開放後,按我們農村的說法就是“鄧小平讓中國人擺脫了貧困”。人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廚房成了一個獨立的屋子,用磚和瓦片搭成一個小屋子,裝上了木門,屋子裡有水泥和磚砌成的灶台,灶台旁有一個小台子,上面有鍋碗瓢盆等吃鈑用到的工具。有時菜剩下來,放到鍋里一蓋,有的人家已經有木頭做成的碗櫃了。後來,灶台發展為瓷製,亮晶晶的,沒有一點污垢。叫“分體獨立式”吧,這在當時的中國家村是相當普遍的。

現在已是建國六十周年,沿著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全民共走小康路、和諧發展新中國。普通的百姓也逐漸走上了富裕路。那種廚房只有一些農村家庭才保留著了,家裡有年青人的,早就拆掉建新的了。普通的小鎮上,廚房裡也是遍布電器。就算是不富裕的家庭,也有電飯鍋、微波爐、油煙機、電磁爐、豆漿機等一系列廚房電器,少數人家仍保存著煤氣。城市裡自然不用說,新型的電器整潔地擺放在廚房裡,瓷器已被質量很好的玻璃和木質代替。在那樣的廚房裡準備飯菜,你會覺得燒鍋做飯也是一種享受。因為人們住在樓房裡,所以廚房又成為了房屋的一部分,但是那已經不是當初的一部分了。廚房完全融入了生活,這種“和諧融入式”廚房,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品味。

廚房巨大的變遷象徵著中華民族飛一般的和諧發展。建國已六十周年了,回想起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的那句話,仍是激動不已。未來的廚房會有更大的變遷,未來的中國會實現更快的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