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是三流九教所共同推崇的東西。

儒家的荀子說:“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道家的老子說:“上善若水。”

佛家要修行,首先要求“心存善念”。

上善

能夠做到上善的人,是聖人。

“上善”的人,拋卻一切私心雜念,惟有善念使其獨尊。

“上善”,就是“上善若水”,像水一樣溫和友善,不爭功搶利,始終處於水流的最低處。這樣的善人,恐怕只有老子和莊子做得。他們是“善聖”,他們不求任何名利,甘願“若水”,甘願“吾將曳尾於塗中”,永遠地超脫世俗,永遠地處於最低處。但他們的心靈是最潔淨,最純化的,是他們將“善”上升為了精神的主宰。

於是,不求名來名自揚。

中善

能夠做到“中善”的人,是真人,是至人,還有善人。

陶淵明先生說:“吾以往之不諫,之來者之可追。識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罷了,寫下這篇《歸去來兮辭》,管他官場上天昏地暗,雞飛跳,荷一把鋤頭,襲一身布衣,種豆南山下,換回盅里酒。他曾很善意的夢幻過“桃花源”,醒來後現實卻是如此的黑暗。借酒澆愁愁更愁,也許只有酒精才能讓他真正的體味到“上善”的那種脫俗境界吧!

醉眼中,他漸行漸遠。下善

“下善”,是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過的東西,是凡人,庸人都可以做到的。

看見盲人過馬路,上前去扶一把,是善。

看見要倒的牆,扶不起來,那么乾脆站在一旁不去推,也是善。

看見他人失足了,不去冷嘲熱諷,惡言相向,用一種自然的眼光看他,還是善。

我們不必那么超脫世俗,淡薄名利,去過隱士般的生活,因為,我們是凡人。我們只要做好身邊這些平平常常的善就足夠了。

“勿以善小而不為”,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再惡的人,心中總存有一絲善念。以善去呼喚善,那世上還有惡人嗎?

用一種叫“善”的眼光去看世界,看萬物,會發現這一切真的,很美。

 

善_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