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作文大全>> 高中生作文>> 高三作文>> 議論文>>正文

前幾天,我把幾張數學練習題拿出來做,有幾道難題老是做不出來。我好像面對大山一樣,感到非常懊惱。不是“車到山前必有路”嗎?我到了“山”前,怎么連個“路”的影子都望不到呢?百思不解,只好暫時擱下。恰巧,今天是星期天,我決定去登“五老峰”,一來想鬆動一下這根緊繃著的思維“弦”,二來想驗證一下“必有路”這句話。

攀登“五老峰”,可以從南面的南普陀寺上坡,也可以從西面的水庫旁翻越,還可以從東面的廈門大學上山。南普陀和水庫這兩個方向遊人眾多,山道明顯,而且我也走過多次,對驗證“必有路”這句話來說,沒有什麼意義。所以我決定從僻靜的東西攀登“五老峰”。

我從廈大的凌峰樓旁邊上山,沿著一條逶迤的小路疾步登攀。剛到半山腰,小路在一片亂石灘中消失了,可亂石灘的遠處,卻依稀可見一條小路通往山頂。我想這附近必然有條路可以通到那邊去。我環視了這片亂石灘,只見奇形怪狀的石頭犬牙交錯,光滑陡峭,想從亂石叢中硬踩過去是不行的。我仔細看了看近處,突然驚奇地發現離我不遠的地方有個新建的墳墓。我更堅信一定有條捷徑跟遠處那邊的山路相通。

於是,我仔細地在附近找起路來。找了一會兒,仍然沒有找到。正當心灰意冷之際,我發現在一叢矮樹掩蓋下的一塊石頭附近,隱約有一小片被人磨出的白點兒。我走過去,撥開矮樹叢,果真發現一條狹小而崎嶇的小徑通向那邊。我披荊起步,穿過樹叢,踏過亂石灘,終於一鼓作氣登上“五老峰”,登高望遠,心曠神怡,愜意極了。在下山的路上,我心裡豁然開朗,悟出幾點道理:凡是有人走過的路是不會中途突然中斷的,它之所以遁形斂跡,往往因為被某種物體掩蔽起來。尋覓者來到山前,一定要樹立“必有路”的信心。其二,尋路嘛,“尋”字當頭,這路一定不太好找,不然就不叫尋路了。因此我們在尋路過程中一定會歷困頓,受挫折。在這畏難思退的時候,貴在堅持,切不可半途而廢。其三,有些道路,雖然暢通無阻,平坦易走,眾人皆知,但它不一定是捷徑,而通幽的捷徑,常常為荊棘、雜草所覆蓋。為此,我們要臨“迷”不亂,善思析疑,懂得正確觀察、分析、判斷。只有這樣,才能踏上正道。

尋路悟理,我想到解題,回家後,我仔細讀了一遍題目,回憶與難題有關的定理,引了必要的輔助線,一遍又一遍地思考。不久,這幾道難題被我解了出來。

“車到山前必有路。”這話果真不錯。只是這“必有路”的含意還應包括:在前人沒有留下路的地方,我們也必定能夠開出新路。

 

悟_悟作文0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