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作文大全>> 散文>> 陳紅松“一五一十”的新聞工作總結正文

陳紅松“一五一十”的新聞工作總結

作者:陳紅松  (字數:3500字作文)

追求卓越 傳播精華

台州晚報陳紅松“一五一十”的新聞工作總結

上篇:5種職場角色

追求卓越,傳播精華;筆寫民生,智利天下!”

中國第一個記者節,也恰好是《台州晚報》創刊一周年。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在晚報特刊上發表了這則“感言”。

作為台州晚報最年輕的創始人,我從1998年底晚報創辦以來,一直把這句話當作座右銘。10多年來,我上下求索——

A作為“新聞記者”,我受到過市委、市政府的表彰,也曾經被《新聞職場入門》一推為“新聞記者”這一職業的“代表人物”(在我之後,還有另外兩位代表人物,分別是中央電視台記者周建國、陝西電視台記者李蕾)。10多年的記者生涯中,我曾連續一個星期,冒著40多度的高溫,尋訪台州母親河;也曾冒著17級的颱風,和消防戰士一起趟過300多米齊腰深的溪水去救人。10多年的記者生涯中,我寫了不少轟動一時的新聞作品及論文:所寫的人物通訊報導曾被增印2500份,當作大學師生的“勵志教材”;所寫的新聞業務論文,曾被多家新聞單位、大專院校當作“寫作教材”。此外,還有多篇新聞作品,在全省殘疾人事業好新聞評比、台州好新聞評比中獲得一等獎。

B作為“周刊編輯”,我所編《教育周刊》是整個晚報,也是整個台州報業中規模最大的周刊。該周刊服務著台州2萬多名小記者——相當於晚報五分之一的訂戶。為了做好服務,我完善投稿細則,堅持公正選稿,精心策劃版面,嘔心瀝血地做好每一期周刊,使該刊成為台州影響力最大的教育報刊——相對於《南湖晚報》、《金華晚報》等眾多兄弟報刊“五六人編一教育周刊(也是8版)”的情況,我的編輯工作是嚴重超負荷的,但我像老黃牛一樣,沒有一句怨言。

C作為“新聞評論員”,我所主持的《紅松時評》欄目,是台州報史上首個以個人名義開設的評論專欄,所寫的“三評羅雪華”曾獲台州好新聞一等獎,也有好幾篇時評作品,被新華網、人民網轉載。

D作為“新聞策劃人”,我撰寫了大量的策劃書,從事了不少“重大活動和重大報導”的策劃、組織、報導工作。比如“溫暖過年”活動、“感動台州”評比活動、全民相親大會、軍營相親會、“3·15維權快車”活動、台州首屆大型公益家教活動、台州科普大講堂活動以及“迎省運”現場作文大賽、“課前讀報”知識競賽、“台州晚報記者林”造林活動、“我愛我家”徵文大賽等跟小記者有關的30多項活動;比如全國群星獎舞蹈大賽系列報導、全國首屆網球大賽系列報導、“台州義工”系列報導、羅雪華系列報導、“中國網路音樂節”系列報導。其中,中央電視台曾對“軍營相親會”作過專題報導;新聞人物羅雪華獲得“感動台州人物”、“浙江驕傲人物”等殊榮後,還被拍成電影《娘》。

E作為“新聞培訓師”,我曾經為台州市教育局、台州市港航局、台州市工商局、台州市農行、台州學院、台州職業技術學院、台州電大、台州開元大酒店、浙江傑克公司、台州晚報、三門報、椒江教育局等上百家機關及企事業單位作過新聞業務培訓,傳播新聞文化。

下篇:10件難忘往事

“有一種習慣,叫做求知;有一種使命,叫做傳播;有一種期待,叫做感動;有一種力量,叫做讀者。”

晚報創1000期之際,我在晚報特刊上寫下了這則感言。

轉眼間,晚報已出3000多期,10周年報慶活動也已隨風而去。

服務晚報10年,經歷的事情成百上千。驀然回首,百感交集,特將難忘的事情歸納為10件。

其一:寫“國際小姐”,寫出個“首席娛記”

1998年底考進台州日報社,參與《台州晚報》創辦。將一篇關於“國際小姐”姚沁的報導當作“見面禮”,從此跑起了“科教文體”線——凌晨1時採訪劉歡,電梯裡攔截孟庭葦,大中採訪斯琴格日勒,喬裝成隨行人員與費翔長談;首屆國際傳統武術大賽,5天賽期發表18篇新聞作品(其中一篇在全社上百篇相關報導中勝出,被評為惟一的文字好稿);帶領報導小組,全方位跟蹤報導全國“群星獎”舞蹈大賽、國際拉丁舞比賽、國際網球大賽……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為此,電視台同行稱我為“敢死隊員”,晚報同事則在報上撰文稱我為“首席娛記”。

其二:一篇人物報導,化作2500份“勵志教材”

文體新聞之後,我又主攻人物報導。2004年7月20日,我在晚報上發表了一個整版的人物通訊《有志青年讀大學 不拿家裡一分錢》。台州職業技學院黨委將該報增印2500份,發給全校師生及新生家長作“勵志教材”;並組織各個班級召開“主題班會”,圍繞該報導進行學習、討論。此外,所寫的人物報導——天台消防戰士黃海強、路橋老人“三爺姆”和仙居消防大隊,後來均成了“感動台州”年度人物;寫自考奇人崔友秋的文章《用20年黃金時間 換4張自考文憑》,在《浙江自學考試》發表後,又在“全國自考徵文”大賽中獲獎。

其三:超強颱風中趟水救人,抗台經歷入選《難忘時刻》

2005年9月11日,17級颱風“卡努”襲擊台州。我與臨海杜橋消防戰士一起,冒著狂風暴雨,臂挽臂、肩並肩,趟過300多米齊腰深的水路,救回對岸負傷的小孩。我將親身經歷寫成《抗擊颱風“卡努”,記者深水救人》一文,該文入選中國記者叢書《難忘時刻——記者親歷的歷史瞬間》。該書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編、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共蒐集自1949年以來、全國記者所經歷的重大歷史事件60多起。

其四:對話巨人史玉柱,向名人名家學習

2009年5月16日,為了採訪“世界華人成功學第一人”陳安之,我打了20多個電話,終於直面陳安之,並以不斷質疑的採訪方式,獲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采寫了獨特的獨家報導。2006年4月8日下午,參加了“中國IT業第一人”史玉柱在上海金茂大廈召開的《征途》公測新聞發布會;當天晚上,在黃浦江的遊艇上,利用與史玉柱共進晚餐的機會,以多次“發難”的形式與其深入交流。除了史玉柱,厲以寧、余世維、餘明陽、李踐、陳放、陳國慶、潘肖鈺、崔秀芝、王小平、李光斗等眾多經濟界知名人士,既是我的採訪對象,也是我的學習對象。此外,參加清華大學MBA課程研修班學習,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一流經濟學家結下了不解之緣。

其五:記者節感言,入選多種格言辭典

第一個記者節,我寫下了“追求卓越,傳播精華;筆寫民生,智利天下”的感言;晚報創刊1000期之際,我寫下了“有一種習慣,叫做求知;有一種使命,叫做傳播;有一種期待,叫做感動;有一種力量,叫做讀者”的感言。這兩則感言,已經入編《中華名人格言》、《當代詩書畫藝術選集》、《中外哲理名言》等辭書,並被中國報紙副刊研究會評為“優秀創作作品”。

其六:放棄函授讀自考,成了“自考明星”

2001年,考入浙江大學新聞學本科函授班,任班長。為了更系統、更紮實、更全面地學習新聞學知識,放棄函授讀自考。2004年初,以“15門功課平均85分”的成績,拿下了浙江大學新聞學自考本科文憑,被評為“自考20年優秀畢業生”,台州電視台、台州日報、《青年時報》、《浙江自學考試》雜誌對我作了專訪,自考事跡還入選《自考之路》一書。

其七:與白岩松一起,同列“新聞職場代表”

著名新聞學者徐向明所著的《新聞職場入門》一書,2005年由南方日報出版社出版。該書將新聞職業劃分為17個類別,每種職業列舉了1至3個代表人物。其中,白岩松是“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這一類別的職場代表,陳紅松則是“新聞記者”這一類別的職場代表。

其八:不平則鳴,主持《紅松時評》

有人稱民工為“刁民”,我看後不平則鳴,於2006年2月23日寫了一篇評論《民工變“刁”的背後》,引起編輯部領導的重視。2006年4月,台州報史上首個以個人名義開辦的時評專欄——《紅松時評》欄目,正式亮相。開欄之作“三評羅雪華”(《落淚是金》、《風雨同舟》、《愛如潮水》),獲得了台州好新聞一等獎。截止2008年8月晚報改版,該欄目共發表了時評70餘篇。

其九:長假閉門不出,修煉“降龍十八掌”

2003年國慶長假七天,我閉門謝客,回顧5年晚報工作實踐,從自己所寫的2000多篇新聞報導中找出了具有代表性的會議新聞作品,並對其分析、歸納、整理、提煉,將處理晚報會議新聞的常用手法歸納為18種,並借鑑金庸小說中的“武術招式”,美其名曰“降龍十八掌”。該文獲得了第三屆中國地市報論文(論著)獎二等獎,並在《中國地市報人》、《新聞線上》等雜誌發表。

其十:演講逾百場,追求“傳者無疆”

有一分熱,就要發一分光。基於這樣的理念,我擔任了台州電大04新聞、05新聞的“新聞採訪寫作”主講教師,同時以“開講座”、“做報告”的形式積極傳播新聞文化。國小、中學、大學,機關單位、事業單位、企業單位,這些都是我傳播新聞采寫知識的戰場。演講逾百場,這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在我前行的路上,始終有這樣一盞燈——人生有限,傳者無疆。

2009年於浙江台州晚報

感謝會員 會員投稿zgshwzb 的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