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作文大全>> 散文>> 揭掉蕭紅身上的標籤——讀《蕭紅傳:波西米亞玫瑰的灰燼》正文

揭掉蕭紅身上的標籤——讀《蕭紅傳:波西米亞玫瑰的灰燼》

作者:張琦  (字數:1200字作文)

蕭紅傳:波西米亞玫瑰的灰燼

電影《黃金時代》的上映,掀起了新一輪的“蕭紅熱”。在蕭紅扮演者湯唯的眼中,蕭紅是一個“慣於依賴、愛情可以當麵包”的女人,她的才華是由男人成就的。的確,一直以來,蕭紅身上都貼著“依賴性強”、“性格浪漫”、“作風開放”等標籤,人們也都公認是蕭軍和魯迅促成了她在文學上的成就。但復旦大學現當代專業的女博士鄒經卻對此存疑。為此她重新考據史料為蕭紅立傳,以一個弱女子之筆調娓娓道出一個不一樣的蕭紅……

自打蕭紅決定擺脫父親追逐自由的那一刻起,“病苦”二字便像影子一樣緊緊追隨著她,再也沒有離開過。正因如此,許多人在解讀蕭紅的時候總也擺脫不了悲憫的態度,他們將蕭紅視為一個可憐且有才華的女人。但鄒經不同,她在撰文過程中已不自覺地變成了蕭紅的閨蜜,她體察蕭紅的難處,欣賞蕭紅的才華與美麗,努力挖掘著蕭紅身上一切可貴的品質,並不時為這位閨蜜辯駁幾句。對於世人早已認可的“定論”,以及那些看似真實的“當事人現身說法”,鄒經也憑藉女性的敏感和細密的思維一一進行了推敲,發掘出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新材料,有些甚至令文化研究者們眼前一亮。

蕭紅的一生極為短暫,其命運“渺茫中好像三月的花踏下泥污去”,而這短暫的一生呈現在鄒經版的傳記里,則暗含著四季的變遷:十八歲以前是蕭紅的春季,其後每隔四年為一個時間跨度,分別描繪了蕭紅夏花般短暫的愛情、秋實般飽滿的文學事業和寒冬般淒冷的人生收稍。

女性作者往往有著奇異的第六感,鄒經憑藉這種細膩的第六感重新翻開了幾樁文壇公案,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她還試圖揭掉蕭紅身上“依賴”的標籤,提醒那些說蕭紅依賴著蕭軍的人:請設身處地地思考一下蕭紅在那個時代的艱難之處,並且想想,她到底依賴著蕭軍什麼呢?難道她沒有出去找職業?……如果把她錯愛蕭軍並與他在一起也稱之為“依賴”,且賦予這個詞貶義的話,那么,世間到底有多少依賴?或許,這筆愛情的賬目,根本就不是外人能算得清的。此外,作者還大膽質疑了駱賓基撰寫的《蕭紅小傳》中的種種不合理之處,深入剖析了端木蕻良的乖張性格,為其正名,並以全新的角度解讀了蕭紅與蕭軍、端木三人同眠的往事,重提許廣平與蕭紅之間的往事與誤會。

“悲涼”是蕭紅一生的主基調,她曾自比紅樓里的痴香菱,感嘆“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如何,為什麼這么悲涼”。而在鄒經的傳記里,行文也隨著蕭紅的人生發生著變化,越往後面文字愈見沉鬱悲涼。完稿之後,作者感嘆:“我才明白蕭紅當年是多么的孤獨!”作者還直言,自己對蕭紅,一直懷著一種“對不住或軟弱的心情”,正是這種心情長久困擾著她,促使她默默將情愫寫入了中。而正是這種女性的理解與細膩,引領人們重新解讀蕭紅,重新發現中國的女人和男人。

鄒經版《蕭紅傳》的別名是“波西米亞玫瑰的灰燼”,波西米亞玫瑰是一種“狂花”,象徵流浪與自由,可是這樣的玫瑰並不適合種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尤其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中國,所以注定要盡遭白眼冷遇,最後化為灰燼。可是蕭紅這朵玫瑰,縱使化為灰燼,也留下了綿綿余香,她的黃金時代,也在裊裊余香里留存了下來,成為了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