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墨字跡

我又用回鋼筆了,可以說是一種懷舊情節驅使著,也可以說是以這種高調的姿態回歸以寫為藝術的隊伍。

就在某天,我突然想給老友一個驚喜——寫信,才發現我也出現了提筆忘字的尷尬。我無法接受自己這樣的愚笨,也無法淡然自定地面對自身這樣的退化,更無法把這種退化推給“資訊時代”,並視其為進步的象徵。我默默恢復書寫的習慣,只想告訴自己——我生長在最懂得書寫藝術的國度,我的生活需要繼續感悟著書寫的文化底蘊和文化魅力。

喜歡鋼筆的人都知道,鋼筆的書寫效果是任何一種文具難以替代的,它既方便攜帶又能展現漢字的勾劃氣勢。我喜歡筆跡輕輕落在紙張上的心動,那種摩擦以及摩擦所產生的聲響是曼妙的。

書寫,除了享受著鋼筆在紙上寫的時候發出的那種柔和的沙沙聲,我還喜歡書寫時候的內心,筆到意到,人筆合一。據說,書寫的速度是最貼近思維的速度。這個說法,我無從考證,只是每每提筆,總有一股闊別已久的感動,那些凝練簡潔的語言,毫無預感傾心而出,那些沉積在內心的情感,總是如洪水決堤般傾瀉,不斷重組拼湊出無數的美好的片段。

“見信如唔”其實就是“見字如人”,但如今共事三五載之久的同事往往字跡依然陌生,而分開數十年的昔日同窗,有的甚至面孔已經模糊了,但是想起他的字跡卻那么清晰,一筆一划依然靈動著書寫的光彩和魅力。

作為書寫的主體——漢字,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文字,它由點和線巧妙結合而成,生動優美、流暢自然、節奏感強、富於變化。那些點和線的完美結合,流利、挺拔、圓活、剛勁,富有立體感、重量感、生命感、彈性和力度,總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有了美的形體和動態的遐想。難怪古人留下了“點如危峰墜石,橫如萬里陣雲,豎似千年枯藤”的經驗之談。

我曾經思考過,愛上一個人,會不會最先愛上他的字跡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字如其人”最早源於西漢文學家揚雄講的一句名言:“書、心畫也。”直到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我依然相信這個說法。

可現實卻沒給過我這種震撼,相對而來的卻是我深深的失望,不僅年輕人字寫得越來越差,而且整個社會對書寫文化也逐步淡化。這個現象曾有媒體做過調查,有很大一部分人把責任推給教育部門,因為如今的學校幾乎都沒有書法課了。這是一部分原因,但我更相信“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關於字,我得到的讚美還是比較多的,甚至有人問我,你的字有練過嗎?其實我不懂得書法,也沒有練過字。只是國小的時候遇到一個情緒化的語文老師,他只要心情一不好,就罰學生抄課本。而且老師要求很嚴格,發現哪個人字跡潦草,立馬將作業本撕了,繼續加倍罰抄,包括日常作業也是這樣。一時間,大家苦不堪言。很多次,我剛寫完作業,發現塗改太多或是字跡歪扭,總是自覺返工,為了免去被老師批評的狼狽。慢慢地,我把每一次提筆當做臨摹;慢慢地,我發現書寫是一種美好的感悟——當時間沉澱成為一種筆跡,那些歲月也悄悄地譜成一曲散文詩。我試著買回字帖學習練字,一筆一划,輕重緩急,有動有靜,有松有弛,時間一長,情趣盎然。

其實,很多時候,當我們試著做一件事情,哪怕就是看上去毫無意義的事,只要持久地繼續著,總有一天會得到回應,總有一天,我們會察覺那些毫不起眼的事情對一個人的改變與塑造。

我又用回鋼筆了,除了懷舊,我還期待有更多的發現。

來源:三明日報 2017-09-25 19:31:21
一墨字跡_一墨字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