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作文大全>> 散文>>正文

說書先生

  當田裡的莊稼歸倉,鵝毛大蓆子般覆蓋了一望無際的田野;當寒風一個勁地往脖領子裡鑽,家鄉的人們便開始了一年一度百無聊賴的貓冬時光。夜晚的時間顯得尤為漫長,村里人無事可做,便早早躺下睡覺,那夢肯定是苦澀乏味毫無光彩的。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說先生拄著一根纖細的拐杖從外村走來了。他是個令人同情的盲人,因此手中的棍子並不是為了支撐,而是為了探路,他就是這樣一路探尋著慢騰騰地摸進了我們村。村里就像一鍋燒熱的開水沸騰起來,一大群婦女和孩子將說書先生團團圍住,探尋的目光充滿了欽佩和驚奇。人們議論紛紛,說這沒眼睛的先生就是一本奇書呢!他一個人不用別人帶領,是怎么走進一個又一個村莊的呢?眾目睽睽之下的說書先生知道大傢伙在端詳自己,便滿臉的笑意,只是那眼窩深陷,沒有一絲涌動的光澤。他背著一個書包和一把暗紅色的二胡,默默無語地站在村街,他知道自己的到來,將給人們帶來不少的滿足與快樂。

說書先生像貴客似的被請進了隊部。生產隊長是一個鐵桿聽書迷,對說書先生的到來自是滿心歡喜,便滿口應承下來。談到報酬,隊長用商量的口吻說,一個月下來,最多給個十塊八塊的。但說書先生並不計較,說只要有地方住有飯吃就行了。事情就這樣順利地敲定了,他被安排住在隊部,一伙食由保管員負責,一日三餐都是高粱米飯,一塊豆腐和一碗水煮大白菜。這樣的規格在那艱難的年代是相當奢侈的。

翹首以待的時刻終於到來了。到了傍晚,村里人三三兩兩向隊部走去,將偌大的房間塞得滿滿的。人們大多盤腿坐在土坑上,有時人多,屋的兩側也站了不少聽眾。屋中央的空地上,是留給主角說書先生的。這裡擺著一張舊書桌,一把舊椅子,還有暖瓶和茶缸。等人到得差不多了,說書先生由保管員領了進來,他喝了一口水,清了清嗓,面對嘈雜喧鬧的人群,好像有明察秋毫和洞穿世事的超常本領。說書先生的開場白通常是在“呱嗒呱嗒”悅耳的竹板聲中進行的,人們一下子安靜了下來。伴隨說書先生舒緩有致、聲情並茂的講述,聽眾立馬進入了書中的世界,仿佛聽到了遠古年代勇士們在疆場上浴血搏殺的激烈場面。講到關鍵處,說書先生不知是嗓子有些啞了,還是手腕搖酸了,抑或是故意賣一個關子,他稍稍停頓了一下,飲了一口水,便慢悠悠地拉起二胡來,那音兒怪怪的,就像說書先生自己坎坷不平的命運,緊緊揪住了聽眾的心。

時至夜半,有人哈欠不止,說書先生就來了一個欲知後事且聽下回再說,便從容地收了場。但這樣的節目還要進行許多夜晚,只是聽眾愈來愈少了。有時停電,保管員就在舊書桌上點上了煤油燈或蠟燭,房間裡光線柔和了許多,燈光閃閃爍爍,這樣的氛圍顯得神秘莫測,似乎再適合不過說書的場景了。其實說書先生說唱的,不過是古書里的事,諸如《封神榜》《三國演義》和《隋唐演義》啦,但他並沒有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而是經過了一番再創造,將書里的世界活靈活現地勾勒出來,所以,說書先生應該是穿梭於村莊之間無法登大雅之堂的民間藝術家。及至長大成年,我涉獵了許多的中國古典文學後,不禁啞然失笑,原來說書先生說的和書中的並不完全是一回事,有的以訛傳訛,有的順序倒置,有的竟是說書人的杜撰!但我並不想責怪說書先生,因為他們根本無法看書,只是憑了驚人的記憶從同樣命運的師傅那裡傳承說書的本領,其中的失誤在所難免。

印象最深的是說書先生趙瞎子。趙瞎子同別的說書先生不大一樣,他戴著一副墨鏡,將深陷的眼窩藏在鏡片後面,一身褪色的舊軍用棉衣,穿在他纖弱的身體上格外瀟灑,顯得溫文爾雅城府不淺。據說趙瞎子父母雙亡,自小就是無依無靠的孤兒,是省城瀋陽一位姓郭的先生收留了他。郭先生也是一個瞎子,是享譽省城的響噹噹的說書先生。言傳身教,趙瞎子就成了遊走四方的說書先生。按趙瞎子的話說,他吃的是百家飯,穿的是百家衣,這種飄忽不定的民間藝術生活,無疑有著諸多的難言之隱。但我不認為他是靠賣藝為生而乞討的盲人,像所有的說書先生一樣,趙瞎子是高貴的,因為他有意或無意地充當了傳播民間文化的角色,給沉寂貧寒的鄉村和世代居住在那裡的人們,送去了一抹撩人的亮色與隱藏在內心深處無法實現的夢想。所以,一提起說書先生,我就對他們肅然起敬。

來源:三明日報 2017-10-11 08:42:03
說書先生_說書先生作文0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