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作文大全>> 散文>>正文

酒糟煮菜饞人嘴

吃過客家地區盛行的酒糟煨筍片,吃過大田的酒糟兔,吃過古田的酒糟爆螺,總感覺酒糟這東西呀,就是絕佳的煮菜佐料。可是查閱清代袁枚的美食著作《隨園食單》,仿佛這位美食大家對酒糟這料不太感興趣,唯一記載的一種做法就是用糟煮魚:“冬日用大鯉魚醃而乾之,入酒糟,置壇中,封口。夏日食之”。

酒糟煮菜饞人嘴

在我鄉下老家,鄉親們都覺得酒糟這東西雖然賤,但用途多,可以去腥可以提味可以調色可以入藥。查閱了一些資料,才覺得,民間口口相傳的很多東西是不無道理的,《本草拾遺》對酒糟的價值和用途記載,就印證了村里人的一些說法:“主溫中冷氣,消食殺腥,去草菜毒,藏物不敗,糅物能軟,潤皮膚,調臟腑。”

袁枚把糟與鯉魚乾入壇封制而成的菜,叫“糟鯗”。這菜,我沒吃過,究竟啥味,也不見記載,但他在文 * 別指出:“不可燒酒作泡。用燒酒者,不無辣味。”相較於我老家村里人用糟煮芋頭絲,那完全是兩碼事。

家鄉親煮菜的糟不是紅曲糟,而是用蒸熟的糯米飯發酵提取了酒水後留下的“下腳料”。煮時,把大大的芋頭去皮刨絲,先用猛火炒,然後放下半勺或一勺酒糟,再加入大把大把或紅或綠的新鮮辣椒煮,是一道很棒的下飯菜。

村里人煮鹹魚乾也放酒糟。與糟煮芋頭絲相比,這道菜顯然高大上了許多,甚至在一些小型的宴席上,也可以吃到這道菜。烹製這菜也比製作“糟鯗”要簡單得多。把鹹魚乾剔去刺,撕小,用溫水浸潤減少一些鹽分,然後倒入熱油鍋中,放入剛好蓋過魚乾的水,煮至水分蒸發,再下酒糟,放辣椒煸炒三五分鐘即可出鍋。現在,城區很多小酒店都把鹹魚乾搬上了光鮮的菜譜,不過大多以煲的形式出現,用茄子與鹹魚乾放酒糟做煲,起名鹹魚煲,是一道下酒的爽口菜,色香味俱全。

記得小時候,每到過年,家裡都要蒸四到五飯甑的糯米飯釀酒,酒是正月拿來招待客人用的,一缸缸酒陸續喝完,留下醇香的酒糟。精明持家的母親哪捨得將其浪費,一切物有所值,都要充分利用。

酒糟粉是家裡常吃的一道菜。製作起來也相對簡單,就是舀一小勺酒糟,放粉抓勻,有雞蛋鴨蛋時打入一個雞蛋或鴨蛋,買得到瘦肉時,加入一點瘦肉丁。這粉可以是地瓜粉,也可以是洋芋粉。那時,地瓜大多充當糧食使用,制粉不多,於是物以稀為貴。平日裡煎酒糟粉大多拿洋芋粉來煎,味道相當不錯。

不過,我最喜歡吃的酒糟菜都不是這些,而是糟煸泥鰍藠子。只是,春水盈盈抓泥鰍的時節有限,一年到頭只能吃上那么稀缺的三五次,剩下的大多時間就只能眼巴巴地望穿秋水盼來年了。

來源:三明日報 2017-10-08 18:27:48
酒糟煮菜饞人嘴_酒糟煮菜饞人嘴作文0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