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記

作者:曾鞏 朝代:宋代

墨池記原文

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於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窪然而方以長,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臨川記》雲也。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此為其故跡,豈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而嘗極東方,出滄海,以娛其意于山水之間;豈其徜徉肆恣,而又嘗自休於此邪?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後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則學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為州學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於楹間以揭之。又告於鞏曰:“願有記”。推王君之心,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後人尚之如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餘思被於來世者何如哉!

慶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鞏記。

詩詞問答

問:墨池記的作者是誰?答:曾鞏
問:墨池記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墨池記是什麼體裁?答:文言文

譯文和注釋

譯文

臨川郡城的東面,有一塊地微微高起,並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個池子低洼呈長方形,說是王羲之的墨池,這是荀伯子《臨川記》里說的。

羲之曾經仰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精神,(現在說)這是羲之的(墨池)遺址,難道是真的嗎?當羲之不願勉強做官時,曾經游遍東方,出遊東海,在山水之間使他的心情快樂。莫非他在盡情遊覽時,曾在這裡停留過?羲之的書法,到晚年才特別好。那么他能達到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並不是天生的。但是後代沒有能夠趕上他的人,是不是後人學習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學習的功夫難道可以少下嗎?何況想在道德修養上深造的人呢?

墨池的旁邊,現在是撫州州學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擔心墨池不能出名,寫了“晉王右軍墨池”六個字掛在屋前兩柱之間,又請求我說:“希望有一篇(墨池)記。”推測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愛別人的優點,即使是一技之長也不讓它埋沒,因而推廣到王羲之的遺蹟呢?莫非也想推廣王羲之的事跡來勉勵那些學員吧?一個人有一技之長,就能使後人像這樣尊重他;何況那些品德高尚、行為端莊的人,遺留下來令人思慕的美好風範,對於後世的影響那就更不用說了!

慶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鞏作記。

注釋
臨川:臨川:宋朝的撫州臨川郡(今江西省臨川市)。
隱然而高:微微地高起。隱然:不顯露的樣子。
臨:從高處往低處看,這裡有“靠近”的意思。
窪然:低深的樣子。
方以長:方而長,就是長方形。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東晉人,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世稱王右軍。他是古代有名的大書法家,世稱“書聖”。苟伯子:南朝宋人,曾任臨川內史。著有《臨川記》六卷,其中提到:“王羲之嘗為臨川內史,置宅於郡城東南高坡,名曰新城。旁臨回溪,特據層阜,其地爽塏(kǎi,地勢高而乾燥),山川如畫。今舊井及墨池猶存。”
張芝:東漢末年書法家,善草書,世稱“草聖”。王羲之“曾與人書云:‘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使人耽(dān,酷愛)之若是,未必後之也。’”(《晉書·王羲之傳》)
信然:果真如此。
邪:嗎,同“耶”。
方:當……時。
強以仕:勉強要(他)作官。王羲之原與王述齊名,但他輕視王述,兩人感情不好。後羲之任會稽內史時,朝廷任王述為揚州刺史,管轄會稽郡。羲之深以為恥,稱病去職,誓不再仕,從此“遍游東中諸郡,窮諸名山,泛滄海”。
極東方:游遍東方。極,窮盡。
出滄海:出遊東海。滄海,指東海。
娛其意:使他的心情快樂。
豈有:莫非。
徜徉肆恣:盡情遊覽。徜徉,徘徊,漫遊。肆恣,任意,盡情。
休:停留。
書:書法。
晚乃善:到晚年才特別好。《晉書·王羲之傳》:“羲之書初不勝(不及)庾翼、郄愔(xìyìn),及其暮年方妙。嘗以章草答庾亮,而(庾)翼深嘆伏。”所能:能夠達到這步。
蓋:大概,副詞。以精力自致者:靠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
致,取得。天成:天然生成。
及:趕上。
豈其學不如彼邪:是不是他們學習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呢?豈,是不是,表示揣測,副詞。學,指勤學苦練。
則學固豈可以少哉:那么學習的功夫難道可以少下嗎?則,那么,連詞。固,原來,本。豈,難道,表示反問,副詞。
深造道德:在道德修養上深造,指在道德修養上有很高的成就。
州學舍:指撫州州學的校舍。
教授:官名。宋朝在路學、府學、州學都置教授,主管學政和教育所屬生員。
其:指代墨池。
章:通“彰”,顯著。
楹間:指兩柱子之間的上方一般掛匾額的地方。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揭:掛起,標出。
推:推測。
一能:一技之長,指王羲之的書法。
不以廢:不讓它埋沒。
因以及乎其跡:因此推廣到王羲之的遺蹟。
推:推廣。
學者:求學的人。
夫:語氣詞,放在句首,表示將發議論。
尚之如此:像這樣尊重他。尚,尊重,崇尚。
仁人莊士:指品德高尚、行為端莊的人。
遺風餘思:遺留下來令人思慕的美好風範。餘思,指後人的懷念。余,也是“遺”的意思。
被於來世:對於後世的影響。被,影響。
何如哉:會怎么樣呢?這裡是“那就更不用說了”的意思。

詩文賞析

墨池在江西省臨川縣,相傳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洗筆硯處。相傳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在池邊習字,池水盡黑。曾鞏欽慕王羲之的盛名,於慶曆八年(1048)九月,專程來臨川憑弔墨池遺蹟。於是曾鞏根據王羲之的軼事,寫下了這篇著名散文《墨池記》。

名為《墨池記》,著眼點卻不在“池”,而在於闡釋成就並非天成,要靠刻苦學習的道理,以此勉勵學者勤奮學習。文章以論為綱,以記為目,記議交錯,綱目統一,寫法新穎別致,見解精警,確是難得之佳作。

本文意在寫論,但發議之前,又不能不記敘與墨池有關的材料。否則,議論使無所附麗,顯得浮泛,說教空洞。如記之過詳,又會喧賓奪主,湮沒題旨。故作者採用了記議結合,略記詳論的辦法,以突出文章的題旨。開頭,大處落筆,以省險的筆墨,根據荀伯子《臨川記》所云,概括了墨池的地理位置、環境和狀貌:

“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於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窪然而方以長”。同時,又根據王羲之仰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指出墨池得名的由來。其實,有關墨池的傳說,除《臨川記》所述之外,還有諸種說法,因本文的目的在於說理,不在於記池,所以皆略而未提。文辭之簡略,可謂惜墨如金。對於墨池的記敘,雖要言不煩,卻鋪設了通向議論的軌道。接著文章由物及人,追述王羲之退離官場的一段生活經歷。據《晉書》記載,驃騎將軍王述,少時與羲之齊名,而羲之甚輕之。羲之任會稽內史時,述為楊川刺史,羲之成了他的部屬。後王述檢察會稽郡刑改,羲之以之為恥,遂稱病去職,並於父母墓前發誓不再出來做官。對於王羲之的這一段經歷,作者只以“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強以仕”一語帶過,略予交代,隨之追述了王羲之隨意漫遊,縱情山水的行蹤:“嘗極東方,出滄海,以娛其意于山水之間,豈有徜徉恣肆,而又嘗自休於此邪?”這一段簡略追述,也至關重要。它突出了王羲之傲岸正直、脫塵超俗的思想,這是王羲之學書法的思想基礎和良好的精神氣質,不能不提。從結構上講,“又嘗自休於此邪”一語,用設問句式肯了王羲之曾在臨川學書,既與上文墨池掛起鉤來,又為下文的議論提供了依據。隨後,在記的基礎上,文章轉入了議:“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虞和《論書表》云:“羲之書在始末有奇,殊不勝庾翼,迨其末年,乃造其極。嘗以章草書十紙,過亮,亮以示翼。翼嘆服,因與羲之書云:‘吾昔有伯英章草書十紙,過江亡失,常痛妙跡永絕。忽見足下答家兄書,煥若神明,頓還舊觀'。”這說明王羲之晚年己與“草聖”張芝並駕齊驅,可見“羲之之書晚乃成”之說有事實根據,令人信服。那么,羲之書法所以“善”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那就是專心致志,勤學苦練的結果,而不是天生的。至此,原因,在於缺乏勤奮精神,進一步說明了刻苦學習的重要性。最後,又循意生髮,引申封建士大夫的道德修養上去,指出“深造道德”,刻苦學習也是不可少的.就這樣,正面立論,反面申說,循意生髮,一層深似一層地揭示了文章的題旨。然而,作者對題旨的開拓並未就此止步。在簡略記敘州學教授王盛向他素文的經過以後,文章再度轉入議論:“推王君之心.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者邪?”這雖是對王君用心的推測,實則是作者作記的良苦用心.接著,又隨物賦意,推而廣之,進一步議論道:“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後人尚之如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餘思,被於來世者何如哉。”作者由王羲之的善書法之技,推及到“仁人莊士”的教化、德行,勉勵人們不僅要有“一能”,更要刻苦學習封建士大夫的道德修養,從而把文意又引深一層。曾鞏是“正統派”古文家,文章的衛道氣息較濃厚,這裡也明顯地流露了他衛道的傳統思想。

在宋代以“記”為體裁的說理散文中,象《墨池記》這樣以記為附,以議為主的寫法還是不多見的。《醉翁亭記》的思想意脈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但這種意“,不是靠發“議”表達出來的,而是隨著山水相映、朝暮變比、四季變幻的自然景物描寫透露出來的;《岳陽樓記》的重心不在記樓,在於敞露個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襟懷,在抒情方式上,作者採用的是觸景生情的方法,因而文章鋪排筆墨,以較鄉的篇幅寫了岳陽樓變幻莫測的景色.而《墨池記》用於記“池”的文字較少,議論文字卻很多。它不是在記敘之後再發議論,而是記事、議論錯雜使用,渾然一體。儘管議多於記,卻無斷線風韻,游離意脈之弊,讀來覺得自然天成。可以說《墨池記》脫盡了他人窠臼,辟出了自家蹊徑。

標籤:寫人懷古哲理

詩詞推薦

  • 過陳琳墓

    溫庭筠唐代〕曾於青史見遺文,今日飄蓬過此墳。詞客有靈應識我,霸才無主獨憐君。石麟埋沒藏春草,銅雀荒涼對暮雲。莫怪
    墨池記原文_墨池記的賞析_古詩文
  • 清江引·錢塘懷古

    任昱元代〕吳山越山山下水,總是淒涼意。江流今古愁,山雨興亡淚。沙鷗笑人閒未得。
    墨池記原文_墨池記的賞析_古詩文
  • 汴河亭

    許渾唐代〕廣陵花盛帝東遊,先劈崑崙一派流。百二禁兵辭象闕,三千宮女下龍舟。凝雲鼓震星辰動。拂浪旗開日月浮。四海
    墨池記原文_墨池記的賞析_古詩文
  • 五美吟·西施

    曹雪芹清代〕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
    墨池記原文_墨池記的賞析_古詩文
  • 昭君辭

    沈約南北朝〕漢宮美女多如雲,中有一人字昭君。天生傾國傾城色,玉質孤高卓不群。來至掖庭已有年,愁聽宮漏獨成眠。可憐
  • 題少府監李丞山池

    李頎唐代〕能向府亭內,置茲山與林。他人驌驦馬,而我薜蘿心。雨止禁門肅,鶯啼官柳深。長廊閟軍器,積水背城陰。窗外
  • 戰城南

    吳均南北朝〕躞蹀青驪馬,往戰城南畿。五歷魚麗陣,三入九重圍。名懾武安將,血污秦王衣。為君意氣重,無功終不歸。
  • 皇矣

    佚名先秦〕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觀四方,求民之莫。維此二國,其政不獲。維彼四國,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
  • 女冠子·春山夜靜

    李珣五代〕春山夜靜,愁聞洞天疏磬。玉堂虛,細霧垂珠佩,輕煙曳翠裾。對花情脈脈,望月步徐徐。劉阮今何處?絕來書!
    墨池記原文_墨池記的賞析_古詩文
  • 代白頭吟

    鮑照南北朝〕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何慚宿昔意,猜恨坐相仍。人情賤恩舊,世義逐衰興。毫髮一為瑕,丘山不可勝。食苗
  • 小桃紅·胖妓

    王和卿元代〕夜深交頸效鴛鴦,錦被翻紅浪。雨歇雲收那情況,難當,一翻翻在人身上。偌長偌大,偌粗偌胖,壓扁沈東陽。
    墨池記原文_墨池記的賞析_古詩文
  • 思文

    佚名先秦〕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菲爾極。貽我來牟,帝命率育,無此疆爾界。陳常於時夏。
    墨池記原文_墨池記的賞析_古詩文
  • 秣陵

    屈大均清代〕牛首開天闕,龍崗抱帝宮。六朝春草里,萬井落花中。訪舊烏衣少,聽歌玉樹空。如何亡國恨,盡在大江東!
    墨池記原文_墨池記的賞析_古詩文
  • 滿江紅·拂拭殘碑

    文徵明明代〕拂拭殘碑,敕飛字、依稀堪讀。慨當初、依飛何重,後來何酷。豈是功高身合死,可憐事去言難贖。最無端、堪恨
  • 鷓鴣天 讀淵明詩不能去手,戲作小詞以送

    辛棄疾宋代〕晚歲躬耕不怨貧,只雞斗酒聚比鄰。都無晉宋之間事,自是羲皇以上人。千載後,百篇存,更無一字不清真。若教
    墨池記原文_墨池記的賞析_古詩文
  • 登樓

    杜甫唐代〕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
    墨池記原文_墨池記的賞析_古詩文
  • 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華

    晏殊宋代〕玉碗冰寒滴露華,粉融香雪透輕紗。晚來妝面勝荷花。鬢嚲欲迎眉際月,酒紅初上臉邊霞。一場春夢日西斜。
    墨池記原文_墨池記的賞析_古詩文
  • 水龍吟 贈趙晦之吹笛侍兒

    蘇軾宋代〕楚山修竹如雲,異材秀出千林表。龍鬚半翦,鳳膺微漲,玉肌勻繞。木落淮南,雨晴雲夢,月明風裊。自中郎不見
  • 公劉

    佚名先秦〕篤公劉,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積乃倉;乃裹餱糧,於橐於囊。思輯用光,弓矢斯張;干戈戚揚,爰方啟行。篤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李煜唐代〕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
    墨池記原文_墨池記的賞析_古詩文
墨池記原文_墨池記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