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

作者:朱熹 朝代:宋代

原文

江水侵雲影,鴻雁欲南飛。攜壺結客,何處空翠渺煙霏。塵世難逢一笑,況有紫萸黃1/1菊,堪插滿頭歸。風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節,須酩酊,莫相違。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機。與問牛山客,何必獨沾衣。

詩詞問答

問:《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的作者是誰?答:朱熹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朱熹的名句有哪些?答:朱熹名句大全

詩文賞析

依某種文體原有的內容辭句改寫成另一種體裁,叫隱括。此詞,即隱括杜牧《九日齊山登高》一詩。

初讀一遍,不過覺得它逐句移植原詩,僅僅清暢淡遠而已。反覆涵詠體會,才發覺意境精神已脫胎換骨。

且看杜牧原詩:“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筆,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重陽節,杜牧偕友登齊山,良辰美景,使這位平生抱負未展的晚唐詩人感到難得的歡愉。然而當夕陽西下時,又觸動了作者人生無常的愁苦。春秋時,齊景公登牛山,北望國都臨淄流淚說:“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詩人感慨何必要象齊景公那樣獨自下淚,因為人生之無常,古往今來盡皆如此,誰能倖免呢!語似曠達,其實抑鬱傷感。現在來看此詞。一江秋水,天光雲影徘徊其中。

萬里長空鴻雁初飛,正值重陽。“攜壺結客何處?”一問。“空翠渺煙霏。”一答。答話不著一動詞,純然景語,給人的感覺是攜酒登高的人,溶入了那山色空翠、煙霏縹緲的一片氤氳之中,意境極為空靈。若用原詩“與客攜壺上翠微”的“上”字,反嫌質實。平時身居塵世,難逢開口一笑。今日投入大自然懷抱,自是笑逐顏開。更何況滿山茱萸紫、菊花黃,好插個滿頭粲然,盡興而歸呢!“風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多少登高傷懷的昔人,早已成為過去(“非”),但美好的大自然卻是真實的、恆常的(“是”)。作者這裡所積極肯定的,不單是當下(“今朝”)的自然美景,也肯定了景中之人,當下的人生。詞中增添此二句,頓時注入一道源泉活水般的新意,詞情顯然已同詩情涇渭分流了。

作者勸勉朋友,酬答佳節美景,儘管酩酊一醉,不要辜負大好辰光。“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人生有限,更應惜取,何苦對斜陽而怨遲暮呢。此二句雖用原詩,卻非故作曠達,實為充分肯定當下人生的價值。“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機。”此三句,移植原詩“古往今來只如此”,但全反其意,更發出新意。點石成金,脫胎換骨,盡在於此。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概括綿延無盡的時間與上下無限的空間。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作者精騖八極,思通千載,但覺無限宇宙之中,永遠充滿生機,哪有什麼危機呢!作者是宋代著名儒家哲人。在儒家看來,宇宙、人生,本體為一,即生生不息的生機。這生機流行體現於天地萬物人生,“亘古亘今,未嘗有一息之間斷。”(朱熹《中庸或問》)人生雖然有限,宇宙生機卻是無限的。人生盡其意義,就是生得其所,體現了宇宙的本體,有限的人生便與無限的宇宙融為一體。心知此意,則人生充滿樂趣。“與問牛山客,何必獨沾衣。”言外正洋溢著這種樂觀精神。朱詞與杜詩的結筆,仍是語同而意別。

杜詩以人生無常然而聊以 * ,語似曠達而實傷感抑鬱。朱詞卻運用對人生的樂觀精神,來否定人生無常的傷感情緒。而這種傷感情緒不知曾折磨過多少古代詩人。回頭玩味“風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意味更顯,也更深長。

不妨構想一下,作者重陽結伴登高,興之所至,於是揮灑筆墨,隱括杜牧詩而成此詞。江水,雲影,鴻雁,空翠,煙霏,紫萸, * ,作者眼中之大自然,無往而非“四時行焉,萬物生焉”,“鳶飛戾天,魚躍於淵”,“萬物並育而不相害”,一片生機旺然之境界。

而重陽佳節,結伴登高,返歸自然,開口一笑,酩酊一醉,自己性情之舒展,亦皆充滿“樂山”“樂水”,“樂以忘憂”的意趣。作者“胸次之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隱然見於言外”《論語集注》。作者詞中,已非杜牧詩中一般人生情感的境界,而是這位儒家天人合一的哲學境界。這境界實無異於“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境界。朱熹此詞讚美自然,讚美人生,表現出中國儒家哲學精神,宋詞的境界,不失為對宋詞的一大貢獻。

此詞抒發性情哲思,貴在深入淺出,出以優美高遠的意境和清暢豪爽的格調,故深含理趣而不墮庸俗。

《歷代詩餘》卷一一七引《讀書續錄》評云:“氣骨豪邁,則俯視蘇辛;音節諧和,則仆命秦柳。洗盡千古頭巾俗態。”可謂知言。此詞屬隱括體,貴在以故推新,藝術造詣與杜牧原詩各有千秋。它雖幾乎逐句移植原詩,但幾處貫注新意,全詞也處處意蘊翻新,而具一幅全新的面孔。比如讀罷全詞,再回味上闋“況有紫萸 * ,堪插滿頭歸”,就見得入山歸來豈止是紫萸 * 滿頭粲然,並且是滿載人與自然合二為一的生趣而歸。舉此一例,全篇皆可連類而及脫胎換骨,只在襟懷之高。點鐵成金,卻在點化之妙。宋詞宋詩,都不乏這種以故為新的藝術特色。這,實際上又是善於繼承並創新的整個宋代文化精神的一個體現。朱熹此詞,隱喻著這一文化背景。

標籤:重陽節人生哲理

詩詞推薦

  • 觀書有感·其二

    朱熹宋代〕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原文_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的賞析_古詩文
  • 臨江仙·身外閒愁空滿

    晏幾道宋代〕身外閒愁空滿,眼中歡事場酢。明年應賦送君詩。細從今夜數,相會幾多時。淺酒欲邀誰勸,深情惟有君知。東溪
  • 今日良宴會

    佚名兩漢〕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識曲聽其真。齊心同所願,含意俱未申。人生
    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原文_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的賞析_古詩文
  • 九日和韓魏公

    蘇洵宋代〕晚歲登門最不才,蕭蕭華發映金罍。不堪丞相延東閣,閒伴諸儒老曲台。佳節久從愁里過,壯心偶傍醉中來。暮歸
  • 過上湖嶺,望招賢江南北山四首

    楊萬里宋代〕嶺下看山似伏濤,見人上嶺旋爭豪。一登一陟一回顧,我腳高時他更高。
  • 寶繪堂記

    蘇軾宋代〕  君子可以寓意於物,而不可以留意於物。寓意於物,雖微物足以為樂,雖尤物不足以為病。留意於物,雖微物
  • 警世

    唐寅明代〕世事如舟掛短篷,或移西岸或移東。幾回缺月還圓月,數陣南風又北風。歲久人無千日好,春深花有幾時紅。是非
    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原文_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的賞析_古詩文
  • 古人鑄鑒

    沈括宋代〕此工之巧智,後人不能造。比得古鑒,皆刮磨令平,此師曠所以傷知音也。  世有透光鑒,鑒背有銘文,凡二十
    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原文_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的賞析_古詩文
  • 連雨獨飲

    陶淵明魏晉〕運生會歸盡,終古謂之然。世間有松喬,於今定何間。故老贈余酒,乃言飲得仙。試酌百情遠,重觴忽忘天。天豈
  • 蘇麟宋代〕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
    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原文_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的賞析_古詩文
  • 關尹子教射

    列子先秦〕  列子學射,中矣。請於關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對曰:“弗知也。”關尹子曰:“未可。
    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原文_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的賞析_古詩文
  • 老子·八章

    佚名先秦〕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
    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原文_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的賞析_古詩文
  • 貧女

    秦韜玉唐代〕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苦恨
    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原文_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的賞析_古詩文
  • 截竿入城

    邯鄲淳〔魏晉〕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夫至,曰:“吾非聖人,但見事
    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原文_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的賞析_古詩文
  • 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擲久

    馮延巳五代〕誰道閒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
    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原文_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的賞析_古詩文
  • 感遇詩三十八首

    陳子昂唐代〕微月生西海,幽陽始代升。圓光正東滿,陰魄已朝凝。太極生天地,三元更廢興。至精諒斯在,三五誰能征。蘭若
  • 前出塞九首·其六

    杜甫唐代〕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 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原文_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的賞析_古詩文
  • 西銘

    張載宋代〕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 衡門

    佚名先秦〕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泌之洋洋,可以樂飢。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取妻,必齊之姜?豈其食魚,必河之鯉?
  • 九日送別

    王之渙唐代〕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原文_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的賞析_古詩文
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原文_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