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原文

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山 一作:曉)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詩詞問答

問:秋登宣城謝朓北樓的作者是誰?答:李白
問:秋登宣城謝朓北樓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李白的名句有哪些?答:李白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江邊的城池好像在畫中一樣美麗,山色漸晚,我登上謝朓樓遠眺晴空。
兩條江之間,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鏡子;鳳凰橋和濟川橋好似落入人間的彩虹。
村落間泛起的薄薄寒煙繚繞於橘柚間,深秋時節梧桐已是枯黃衰老之像。
除了我還有誰會想著到謝朓北樓來,迎著蕭颯的秋風,懷念謝先生呢?

注釋
謝朓北樓:即謝朓樓,為南朝齊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故址在陵陽山頂,是宣城的登覽勝地。謝朓是李白很佩服的詩人。
江城:泛指水邊的城,這裡指宣城。唐代江南地區的方言,無論大水小水都稱之為“江”。
兩水:指宛溪、句溪。宛溪上有鳳凰橋,句溪上有濟川橋。
明鏡:指拱橋橋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合成的圓形,像明亮的鏡子一樣。
雙橋:指鳳凰橋和濟川橋,隋開皇(隋文帝年號,公元581~600年)年間所建。
彩虹:指水中的橋影。
人煙:人家裡的炊煙。
北樓:即謝朓樓。
謝公:謝朓。

詩文賞析

謝朓北樓是南齊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又名謝公樓,唐代改名疊嶂樓,是宣城的登覽勝地。宣城處於山環水抱之中,陵陽山岡巒盤屈,三峰挺秀;句溪和宛溪的溪水,縈迴映帶著整個城郊,“鳥去鳥來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杜牧《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一個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詩人獨自登上了謝公樓。嵐光山影,景色十分明淨。詩人憑高俯瞰,“江城”猶如在圖畫中一樣。開頭兩句,詩人把他登覽時所見景色概括地寫了出來,總攝全篇,一下子就把讀者深深吸引住,一同進入詩的意境中去了。嚴羽《滄浪詩話》說:“太白髮句,謂之開門見山。”指的就是這種表現手法。

中間四句是具體的描寫。這四句詩里所塑造的藝術形象,都是從上面的一個“望”字生髮出來的。從結構的關係來說,上兩句寫“江城如畫”,下兩句寫“山晚晴空”;四句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而又是有層次的。“兩水”指句溪和宛溪。宛溪源出嶧山,在宣城的東北與句溪相會,繞城合流,所以說“夾”。因為是秋天,溪水更加澄清,它平靜地流著,波面上泛出晶瑩的光。用“明鏡”來形容,用語十分恰當。“雙橋”指橫跨溪水的上、下兩橋。上橋叫做鳳凰橋,在城的東南泰和門外;下橋叫做濟川橋,在城東陽德門外,都是隋文帝開皇年間(581~600年)的建築。這兩條長長的大橋架在溪上,倒影水中,詩人從高樓上遠遠望去,縹青的溪水,鮮紅的夕陽,在明滅照射之中,橋影幻映出無限奇異的璀璨色彩。這更像是天上的兩道彩虹,而這“彩虹”的影子落入“明鏡”之中去了。這兩句與詩人的另一名作《望廬山瀑布水》中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相似。兩者同樣是用比擬的手法來塑造形象,同樣用一個“落”字把地下和天上聯繫起來;然而同中有異,異曲同工:一個是以銀河比擬瀑布的飛流,一個是用彩虹寫夕陽明滅的波光中雙橋的倒影;一個著重在描繪其奔騰直下的氣勢,一個著重在顯示其瑰麗變幻的色彩,兩者所給予讀者的美感也不一樣,而詩人想像的豐富奇妙,筆致的活潑空靈,則同樣十分高明。

秋天的傍晚,原野是靜寂的,山岡一帶的叢林裡冒出人家一縷縷的炊煙,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黃,呈現出一片蒼寒景色,使詩人感到是秋光漸老的時候了。當時詩人的心情是完全沉浸在他的視野里,他的觀察是深刻的,細緻的;而他的描寫又是毫不粘滯的。他站得高,望得遠,抓住了一剎那間的感受,用極端凝鍊的形象語言,在隨意點染中勾勒出一個深秋的輪廓,深深地透漏出季節和環境的氣氛。他不僅寫出秋景,而且寫出了秋意。他在高度概括之中,用筆絲絲入扣。

結尾兩句,從表面看來很簡單,只不過和開頭二句一呼一應,點明登覽的地點是在“北樓上”;這北樓是謝朓所建的,從登臨到懷古,似乎是照例的公式,因而李白就不免順便說一句懷念古人的話罷了。這裡值得注意是“誰念”兩個字。“懷謝公”的“懷”,是李白自指,“誰念”的“念”,是指別人。兩句的意思,是慨嘆詩人“臨風懷謝公”的心情沒有誰能夠理解。這就不是一般的懷古了。

客中的抑鬱和感傷,特別當搖落秋風的時節,詩人那寂寞的心情,讀者是可以想像的。宣城是他舊遊之地,此時他又重來這裡。一到宣城,他就會懷念到謝朓,這不僅因為謝朓在宣城遺留下了像疊嶂樓這樣的名勝古蹟,更重要的是因為謝朓對宣城有著和詩人相同的情感。當李白獨自在謝朓樓上臨風眺望的時候,面對著謝朓所吟賞的山川,緬懷他平素所仰慕的這位前代詩人,雖然古今世隔,然而他們的精神卻是遙遙相接的。這種渺茫的心情,反映了他政治上苦悶彷徨的孤獨之感;正因為政治上受到壓抑,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得寄情山水,尚友古人;他當時複雜的情懷,很難有人能理解。

標籤:秋天詠史懷古

詩詞推薦

  • 新秋

    杜甫唐代〕火雲猶未斂奇峰,欹枕初驚一葉風。幾處園林蕭瑟里,誰家砧杵寂寥中。蟬聲斷續悲殘月,螢焰高低照暮空。賦就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原文_秋登宣城謝朓北樓的賞析_古詩文
  • 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尉張卿二首

    李白唐代〕秋坐金張館,繁陰晝不開。空煙迷雨色,蕭颯望中來。翳翳昏墊苦,沉沉憂恨催。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吟詠
  • 仙城寒食歌·紹武陵

    成鷲〔清代〕亢龍賓天群龍戰,潛龍躍出飛龍現。白衣蒼狗等浮雲,處處從龍作宮殿。東南半壁燕處堂,正統未亡垂一線。百日
  • 點絳唇·縣齋愁坐作

    葛勝仲宋代〕秋晚寒齋,藜床香篆橫輕霧。閒愁幾許。夢逐芭蕉雨。 雲外哀鴻,似替幽人語。歸不去。亂山無數。斜日荒城鼓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原文_秋登宣城謝朓北樓的賞析_古詩文
  • 古歌

    佚名兩漢〕秋風蕭蕭愁 * ,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誰不懷憂。令我白頭。胡地多飈風,樹木何修修。離家日趨遠,衣
  • 登廣武古戰場懷古

    李白唐代〕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飛蓬。項王氣蓋世,紫電明雙瞳。呼吸八千人,橫行起江東。赤精斬白帝,叱吒入關中。兩龍
  • 中秋

    司空圖唐代〕閒吟秋景外,萬事覺悠悠。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原文_秋登宣城謝朓北樓的賞析_古詩文
  • 秋行

    徐璣宋代〕戛戛秋蟬響似箏,聽蟬閒傍柳邊行。小溪清水平如鏡,一葉飛來浪細生。
  • 八聲甘州·壽陽樓八公山作

    葉夢得宋代〕故都迷岸草,望長淮、依然繞孤城。想烏衣年少,芝蘭秀髮,戈戟雲橫。坐看驕兵南渡,沸浪駭奔鯨。轉盼東流水
  • 臨江仙·埋沒錢塘歌吹里

    魏大中〔明代〕埋沒錢塘歌吹里,當年卻是皇都。趙家輕擲與強胡。江山如許大,不用一錢沽。只有岳王泉下血,至今泛作西湖。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原文_秋登宣城謝朓北樓的賞析_古詩文
  • 三堂東湖作

    韋莊唐代〕滿塘秋水碧泓澄,十畝菱花晚鏡清。景動新橋橫螮蝀,岸鋪芳草睡??。蟾投夜魄當湖落,岳倒秋蓮入浪生。何處
  • 關河令·秋陰時晴漸向暝

    周邦彥宋代〕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淒冷。佇聽寒聲,雲深無雁影。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原文_秋登宣城謝朓北樓的賞析_古詩文
  • 秋日

    耿瑋唐代〕返照入閭巷,憂來誰共語?古道少人行,秋風動禾黍。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原文_秋登宣城謝朓北樓的賞析_古詩文
  • 渡揚子江

    孟浩然唐代〕桂楫中流望,京江兩畔明。林開揚子驛,山出潤州城。海盡邊陰靜,江寒朔吹生。更聞楓葉下,淅瀝度秋聲。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原文_秋登宣城謝朓北樓的賞析_古詩文
  • 別元九後詠所懷

    白居易唐代〕零落桐葉雨,蕭條槿花風。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閒中。況與故人別,中懷正無悰。勿雲不相送,心到青門東。相知
  • 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

    蘇軾宋代〕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酒力漸消風力軟,颼颼。破帽多情卻戀頭。佳節若為酬。但把清尊斷送秋。萬事到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原文_秋登宣城謝朓北樓的賞析_古詩文
  • 長信秋詞五首

    王昌齡唐代〕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捲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高殿秋砧響夜闌,霜深猶憶御衣寒。銀燈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原文_秋登宣城謝朓北樓的賞析_古詩文
  • 西施 / 詠薴蘿山

    李白唐代〕西施越溪女,出自薴蘿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閒。皓齒信難開,沉吟碧雲間。勾踐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原文_秋登宣城謝朓北樓的賞析_古詩文
  • 長安秋望

    杜牧唐代〕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原文_秋登宣城謝朓北樓的賞析_古詩文
  • 訴衷情·秋情

    吳文英宋代〕片雲載雨過江鷗。水色澹汀洲。小蓮玉慘紅怨,翠被又經秋。涼意思,到南樓。小簾鉤。半窗燈暈,幾葉芭蕉,客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原文_秋登宣城謝朓北樓的賞析_古詩文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原文_秋登宣城謝朓北樓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