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洞庭

作者:張孝祥 朝代:宋代

浣溪沙 洞庭原文

行盡瀟湘到洞庭。
楚天闊處數峰青。
旗梢不動晚波平。
紅蓼一灣紋纈亂,白魚雙尾玉刀明。
夜涼船影浸疏星。

詩詞問答

問:浣溪沙 洞庭的作者是誰?答:張孝祥
問:浣溪沙 洞庭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浣溪沙 洞庭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張孝祥的名句有哪些?答:張孝祥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從湘江走到盡頭便抵達了洞庭湖,楚天遼闊,遠處是數座青翠的山峰。傍晚的湖面,風平浪靜,船頭旌旗上的飄帶紋絲不動。
水灣處紅色的蓼草就像紛亂的絲織品,躍出水面的雙尾白魚就像玉刀一樣明亮。夜深漸涼,停泊下來的船的影子遮蓋了稀疏的星星的倒影。

注釋
紅蓼:指生長在水邊的紅色蓼草。

詩文賞析

這首詞是張孝祥在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長沙)調知荊南(荊州,今湖北江陵)兼荊湖北路安撫使時,洞湘江入沿庭湖所作。他前年為諫官所劾,罷任北歸,也曾泛湘江而至洞庭,作《念奴嬌·過洞庭》詞,有“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髮蕭騷襟袖冷”等語,流露出一種疾俗憤世的情緒,這一首寫得心氣平和多了。他從長沙出發,舟行至洞庭湖,前一段路程以“行盡瀟湘”一筆帶過,“到洞庭”三字引出下文。“楚天闊處數峰青”一句,寫洞庭湖全景恰到好處。范仲淹《岳陽樓記》云:“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是在岳陽樓上俯視洞庭之景。詞人泊舟湖中,不複寫湖之大如何如何,只說四圍廣闊,遠處峰青,則規模可見,氣象可想。“旗梢不動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時景象,呈現出大自然清幽的靜態美。旗梢,即旗旓。船頭所插旌旗上的飄帶一絲不動,表明此刻的湖面,風平浪靜,所以出現傍晚水波平靜的景象,唯有鱗鱗細浪了。這樣夕陽斜照湖面停泊的船舟,與遼闊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共同構成一幅境界開闊而又幽靜的山水畫面。

下片寫停船後泛覽湖景所見。“紅蓼一灣紋纈亂,白魚雙尾玉刀明”兩句,不僅對仗工整,而且隨著視野的轉換,顯示出另一番情趣,並給人一種紅白鮮明的色彩感。“紅蓼”,指生於水邊的紅色蓼草。南宋朱弁《曲洧舊聞》卷四云:“紅蓼,即《詩》所謂游龍也。俗呼水紅。江東人別澤蓼,呼之為火蓼。”唐代詩人杜牧《歙州盧中丞見惠名醞》:“猶念悲秋分賜,夾溪紅蓼映風蒲。”而詞中的“紅蓼”與“白魚”相對,更感到作者的構思精巧,觀察入微。詞人既寫了遠處一條水灣倒映出的紅蓼圖,又寫了玉刀似的雙尾白魚。魚稱“雙尾”而“明”,是躍出水面之魚,靜中見動。也有一種說法,“白魚雙尾玉刀明”指的是映在水中的彎月如同白色的雙尾魚,也好像閃耀著光芒的玉刀。“夜涼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語收結,尤耐人尋味。

這裡作者變換出另一幅畫面,而思緒已超越了時空對念的限制,直接轉入夜景,使讀者有更多的想像餘地來思考這個過程。再從畫面本身來看,是從行舟夜泊的角度落筆,攝取大自然中富有代表性的兩種景象:一是疏星淡月,倒影湖中;二是水中船影遮蓋著星空倒影。這不僅與前面的“楚天闊”、“晚波平”的自然景象相呼應,而且充分地展現了優美的詞境。“夜涼”二字,既是詞人的直感,又顯示出流戀自然界的心態。

標籤:山水

詩詞推薦

  • 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

    王觀宋代〕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
    浣溪沙 洞庭原文_浣溪沙 洞庭的賞析_古詩文
  • 湘口館瀟湘二水所會

    柳宗元唐代〕九疑浚傾奔,臨源委縈迴。會合屬空曠,泓澄停風雷。高館軒霞表,危樓臨山隈。茲辰始澄霽,纖雲盡褰開。天秋
  • 蜀道難

    李白唐代〕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
  • 後赤壁賦

    蘇軾宋代〕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 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
  • 江城子·江景

    蘇軾宋代〕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箏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
    浣溪沙 洞庭原文_浣溪沙 洞庭的賞析_古詩文
  • 水調歌頭 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蘇軾宋代〕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
  •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張志和唐代〕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浣溪沙 洞庭原文_浣溪沙 洞庭的賞析_古詩文
  • 游山西村

    陸游宋代〕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
  • 杜陵絕句

    李白唐代〕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間。秋水明落日,流光滅遠山。
    浣溪沙 洞庭原文_浣溪沙 洞庭的賞析_古詩文
  • 望廬山瀑布其一

    李白唐代〕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初驚河漢落,半灑雲天裡。仰觀
  • 從軍行七首

    王昌齡唐代〕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
  • 與朱元思書

    吳均南北朝〕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
    浣溪沙 洞庭原文_浣溪沙 洞庭的賞析_古詩文
  • 絕句二首

    杜甫唐代〕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浣溪沙 洞庭原文_浣溪沙 洞庭的賞析_古詩文
  • 青杏兒·秋

    朱栴〔明代〕午枕夢初殘,高樓上,獨憑闌乾。清商應律金風至,砧聲斷續,笳音幽怨,雁陣驚寒。景物不堪看,凝眸處愁有千
  • 漁家傲·平岸小橋千嶂抱

    王安石宋代〕平岸小橋千嶂抱, 揉蘭一水縈花草。 茅屋數間窗窈窕。 塵不到, 時時自有春風掃。 午枕覺來聞語鳥, 
  • 登襄陽城

    杜審言唐代〕旅客三秋至,層城四望開。楚山橫地出,漢水接天回。冠蓋非新里,章華即舊台。習池風景異,歸路滿塵埃。
    浣溪沙 洞庭原文_浣溪沙 洞庭的賞析_古詩文
  • 別雲間

    夏完淳明代〕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浣溪沙 洞庭原文_浣溪沙 洞庭的賞析_古詩文
  • 登永嘉綠嶂山

    謝靈運魏晉〕裹糧杖輕策,懷遲上幽室。行源徑轉遠,距陸情未畢。澹瀲結寒姿,團欒潤霜質。澗委水屢迷,林迥岩逾密。眷西
  • 念奴嬌·西湖雨感次素庵韻

    徐燦清代〕雨窗閒話,嘆浮生何必,是今非昨。幾遍青山酬對好,依舊黛眉當閣。灑道輪香,潤花杯滿,不似前秋惡。繡簾才
    浣溪沙 洞庭原文_浣溪沙 洞庭的賞析_古詩文
  • 題君山 / 洞庭詩

    雍陶唐代〕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
    浣溪沙 洞庭原文_浣溪沙 洞庭的賞析_古詩文
浣溪沙 洞庭原文_浣溪沙 洞庭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