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永嘉綠嶂山

作者:謝靈運 朝代:魏晉

登永嘉綠嶂山原文

裹糧杖輕策,懷遲上幽室。
行源徑轉遠,距陸情未畢。
澹瀲結寒姿,團欒潤霜質。
澗委水屢迷,林迥岩逾密。
眷西謂初月,顧東疑落日。
踐夕奄昏曙,蔽翳皆周悉。
蠱上貴不事,履二美貞吉。
幽人常坦步,高尚邈難匹。
頤阿竟何端,寂寂寄抱一。
恬如既已交,繕性自此出。

詩詞問答

問:登永嘉綠嶂山的作者是誰?答:謝靈運
問:登永嘉綠嶂山寫於哪個朝代?答:魏晉
問:謝靈運的名句有哪些?答:謝靈運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準備好食物拿起手杖,蜿蜒曲折的爬上風景清幽之地。
沿著小路向溪流的源頭越走越遠,到了上岸的地方沿溪而游的興致還十分濃厚。
水波微微動盪的樣子凝結成孤寒的姿色,竹子經霜愈見青翠光潤。
澗水彎曲故屢屢不辨水流的去向,叢林深遠岩石也越來越密。
朝西看密林中漏下的落日餘光斑斑駁駁令人懷疑可能已是夜晚,再向東看,岩壁上隱現出昏黃的月色,又使他懷疑是夕陽正在沉落。
從早到晚,一會兒就過去了,山岩和林木的最隱蔽幽深之處都已經完全熟悉了。
雖然身在仕途,但卻不為所累,在永嘉太守任上遊玩其樂無窮,人能守正道而不自亂則吉。
我自己經常安然地步行,都難以與綿邈的高尚相匹敵。
不事王侯的隱士和凡夫俗子之間本來相差很遠,但在老子看來,卻並沒有多少區別。
恬靜和智慧既然已經有了,涵養本性就是從此處變現出來的。

注釋
綠嶂山:在永嘉城北,一名青嶂山,上有大湖。
裹糧:準備好食物。
仗輕策:拿起輕便的手杖。
懷遲:猶逶迤,迂迴曲折貌。
幽室:石室,山洞。此指風景清幽之地。
行源:溯流而上,向溪流的源頭前進。
徑:小路。
距陸:到上岸處。
情未畢:意謂沿溪而游的興致還十分濃厚。
澹瀲(dànliàn):水波微微動盪的樣子。
結:凝結。
團欒(luán):猶檀欒。竹秀美貌,這裡指代竹。
潤霜質:謂竹性耐寒,經霜愈見青翠光潤。
澗(jiàn)委:澗水彎曲。
水屢迷:謂因為澗流彎曲,故屢屢不辨水流的去向。
林迥(jiǒng):叢林深遠。
眷(juàn):眷顧,細細觀看。
顧:回顧,回頭看。
奄昏曙(shǔ):謂從早到晚,一會兒就過去了。
蔽翳(bì yì):指山岩和林木的最隱蔽幽深之處。
周悉:完全熟悉。
蠱(gǔ)上:指《易經·蠱卦》上九。句用《易·蠱》“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之意,意謂雖然身在仕途,但卻不為所累。
履二:指《易經·履卦》九二。此句用《易·履》“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之意,說明在永嘉太守任上優遊的樂趣。
貞吉:謂人能守正道而不自亂則吉。
幽人:指隱者,詩人自稱。
坦步:安然地步行。
頤(yí)阿:應諾與呵責,指善良與罪惡。或謂頤阿即伊我,你我之間,借指不事王侯的隱士和凡夫俗子。
何端:有何區別。這句意謂頤阿之間本來相差很遠,但在老子看來,卻並沒有多少區別。
寄抱一:將思想感情寄託於玄理。抱一,道家謂專精固守不失其道。一,指道。
恬如:恬靜和智慧。
繕(shàn)性:即涵養本性之意。以上二句概括《莊子·繕性》篇的主要思想,說明自己已經得到本性的自然,達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詩文賞析

公元422年(永初三年),謝靈運被降職外放永嘉任太守。詩人在郡不理政務,恣情遨遊山水。每游一處,必有詩篇記勝。這首詩即是其一。據《讀史方輿紀要》說:“(永嘉)西北二十里有青嶂山,上有大湖,澄波浩渺,一名七峰山。”此青嶂山,似即綠嶂山。

謝靈運的山水詩多採取紀游的寫法。其章法結構,大抵是先紀游,繼寫景,最後興情悟理。此詩即採取這種井然的推展次序。起首二句,寫他出發前的準備和啟程情況。詩人攜帶足夠的乾糧,拄著輕便的手杖,興致勃勃地啟程了。他沿著逶迤起伏的山路徐行而上,要攀登那風景清幽奇險的高峰。“懷遲”,與威夷、逶隨、逶迤等詞通。“幽室”,風景清幽之處,指綠嶂山。靈運是一位旅行家、冒險家。他所選擇的風景,不是那些尋常易見的田園或低丘淺流,他對山水的欣賞,不像陶淵明那樣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閒眺望為滿足。他總是以高山深谷為目標,欲求人所未見的幽景奇觀。這兩句的“裹糧”和“杖策”,就表明了這次旅遊路程之遙遠險阻,也流露出詩人尋幽探勝的極大熱忱。靈運詩這種在開篇記游時即表現出的欣喜向往之情,往往能使人一開卷就引起感情的共鳴。次二句,寫他溯流而上,向溪澗的源頭前進;到了上岸處,興致仍然十分濃厚。這是全詩的第一個層次,即紀游。輕快靈動的詩句,已引領讀者步入佳境。

以下八句,即依照遊歷次序,描繪途次的風景。詩人循溪畔步游,但見溪邊水波澹澹,並在山灣處匯集,凝成了一個澄碧的深潭。潭上煙霧瀰漫,使他感覺凜然生寒。環視溪潭岸上,修竹環合,搖曳風中,雖經秋霜之凍,愈見得青翠光潤,蔥鬱可人,顯出堅貞的品質。“團欒”亦作“檀欒”,形容竹的形貌之詞。“寒姿”指水,“霜質”謂竹。詩人沿著溪潭繼續游賞,遙看澗流彎彎曲曲,像蛇一樣蜿蜒而去,使他難以辨明流水的去向。舉目望去,山林伸向遠方,那山岩也隨著林子延伸,越到遠處,看起來岩層越密。詩人置身在這無邊無際的深碧蒼翠之中,已經不知道是白天還是晚上。他朝西看,密林中漏下的落日餘光斑斑駁駁,令人懷疑可能已是夜晚,明月初升了。再向東看,岩壁上隱現出昏黃的月色,又使他懷疑是夕陽正在沉落。靈運寫山水景色,最擅長實景實寫,細膩刻畫。正如王夫之所評:“取景則於擊目經心,絲分縷合之際,貌固有而言之不虛”(《古詩評選》卷五)。這六句,從視覺、觸覺、感覺、錯覺多方面著筆,準確地表現出深山大壑中密林幽澗的氣象,又利用淺深、明暗、遠近的對比,顯示了山水的繁複、曲折,陰暗、清冷,造成一種幽深、神秘、變幻莫測的境界。如此神秘幽異的原始山林景色,是前人所未見到也未寫過的。靈運寫山水,為了達到“情必極貌以寫物”的目標,便力求“辭必窮力而追新”,以新的語言詞眼表達新奇的意象。這幾句中的“委”與“迥”,“屢迷”與“逾密”,狀景異常精細逼真。“澹瀲結寒姿,團欒潤霜質”一聯,在上下句之中造設“澹瀲”、“團欒”兩個疊韻詞對偶,造成聽覺上整齊鏗鏘的韻律感;而“結”與“潤”兩個動詞,分置於句中第三字的中間位置,構成“句中眼”,更使景物呈現出活潑的生氣與清新的韻致,顯出詩人的匠心巧思。“踐夕”二句,總攬一筆,說自己在深山中只顧賞玩幽景,忘卻了時間的推移,不覺中,已從早上游到了黃昏。而岩林最幽深最隱蔽的地方,也都遊歷到了,以上是第二層次,詩人以其麗情密藻鋪敘景物,形成了全篇最精采的部分。

“蠱上”以下八句,是第三層次,即興情悟理。這一部分寫得較為枯燥,下面略作解釋。“蠱上”,謂蠱卦上九。《周易·蠱》說:“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履二”,謂履卦九二。《周易·履》說:“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貴”、“美”都是主張、讚賞之意。“幽人”和“高尚”兩句緊承上兩句,進而抒 * 懷,說凡隱逸之人,都是心懷坦蕩,安行無礙,這種高尚之風,高遠之趣,真是舉世無雙的了。讀者不難發現,靈運這裡已是以“幽人”自居了。“頤阿”,應答之聲;“何端”,即何由。這一句意思說:我身心都沉浸在闃無人跡的山林之中,再也無由聽到謦欬之聲了。“寂寞”句,同樣出於《老子》:“聖人抱一為天下式”、“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一”是道或大全的意思,抱一就是守道。這句說:我只能在寂寞中把思想感情寄託於老莊玄理,安性守道。結尾一聯,上句的“如”字,應作“知”。《莊子·繕性篇》說:“古之治道者,以恬養知,生而無以知為也,謂之以知養恬。知與恬交相養,而和理出其性。”其大意是說,知識是有害的,要追求“大道”,就必須恬靜無為,任其自然,摒棄知識。而摒棄知識,才是真正的“知”。恬靜無為養育了這個“知”,而這個“知”又反過來養育了恬靜無為。二者“交相養”、相互促成,人性中就產生了“和理”(指至為純粹平和的精神境界)。這個方法,就是“繕性”。繕是“治”的意思,治性,亦即養性之意。靈運在這裡說,在此自然的環抱中,他感到自己已經達到了“恬知交相養”的境界,從此可以去講究養生之道了。

這首詩雖然多了一個語言晦澀乏味的“玄言尾巴”,但它不僅模山范水方面極為生動、清新,而且對於遊歷的過程、時間,地點、心情,都交待得明白清晰,表現出一種登涉之趣。因此,讀者讀這首詩,仍然會在不知不覺中跟隨著詩人攀岩泛流,徜徉于山光水色之中,從而獲得與大自然交感會通的審美上的愉悅。

標籤:紀游寫景山水寫山

詩詞推薦

  • 寒食上冢

    楊萬里宋代〕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登永嘉綠嶂山原文_登永嘉綠嶂山的賞析_古詩文
  • 詠露珠

    韋應物唐代〕秋荷一滴露,清夜墜玄天。將來玉盤上,不定始知圓。
    登永嘉綠嶂山原文_登永嘉綠嶂山的賞析_古詩文
  • 千秋歲·詠夏景

    謝逸宋代〕楝花飄砌。蔌蔌清香細。梅雨過,苹風起。情隨湘水遠,夢繞吳峰翠。琴書倦,鷓鴣喚起南窗睡。密意無人寄。幽
  • 醉桃源/阮郎歸

    嚴仁宋代〕拍堤春水蘸垂楊。水流花片香。弄花喈柳小鴛鴦。一雙隨一雙。簾半卷,露新妝。春衫是柳黃。倚闌看處背斜陽。
  • 臨高台

    佚名兩漢〕臨高台以軒,下有清水清且寒。江有香草目以蘭,黃鵠高飛離哉翻。關弓射鵠,令我主壽萬年。
    登永嘉綠嶂山原文_登永嘉綠嶂山的賞析_古詩文
  • 早春夜宴

    武則天唐代〕九春開上節,千門敞夜扉。蘭燈吐新焰,桂魄朗圓輝。送酒惟須滿,流杯不用稀。務使霞漿興,方乘泛洛歸。
    登永嘉綠嶂山原文_登永嘉綠嶂山的賞析_古詩文
  • 長安春望

    盧綸唐代〕東風吹雨過青山,卻望千門草色閒。家在夢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幾人還。川原繚繞浮雲外,宮闕參差落照間。誰念
    登永嘉綠嶂山原文_登永嘉綠嶂山的賞析_古詩文
  • 秋夜板橋浦泛月獨酌懷謝朓

    李白唐代〕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繩。斜低建章闕,耿耿對金陵。漢水舊如練,霜江夜清澄。長川瀉落月,洲渚曉寒凝。獨酌
  • 遺愛寺

    白居易唐代〕弄石臨溪坐,尋花繞寺行。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
    登永嘉綠嶂山原文_登永嘉綠嶂山的賞析_古詩文
  • 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

    白居易唐代〕平生心跡最相親,欲隱牆東不為身。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每因暫出猶思伴,豈得安居不擇鄰。何獨
    登永嘉綠嶂山原文_登永嘉綠嶂山的賞析_古詩文
  • 南鄉子·山果熟

    李珣五代〕山果熟,水花香,家家風景有池塘。木蘭舟上珠簾卷,歌聲遠,椰子酒傾鸚鵡盞。
    登永嘉綠嶂山原文_登永嘉綠嶂山的賞析_古詩文
  • 幸蜀西至劍門

    李隆基唐代〕劍閣橫雲峻,鑾輿出狩回。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開。灌木縈旗轉,仙雲拂馬來。乘時方在德,嗟爾勒銘才。
    登永嘉綠嶂山原文_登永嘉綠嶂山的賞析_古詩文
  • 水口行舟二首

    朱熹宋代〕昨夜扁舟雨一蓑,滿江風浪夜如何?今朝試卷孤篷看,依舊青山綠樹多。鬱郁層巒夾岸青,春山綠水去無聲。煙波
  • 點絳唇·醉漾輕舟

    秦觀宋代〕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山無數,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
    登永嘉綠嶂山原文_登永嘉綠嶂山的賞析_古詩文
  • 南鄉子

    李珣唐代〕煙漠漠,雨淒淒,岸花零落鷓鴣啼。遠客扁舟臨野渡,思鄉處,潮退水平春色暮。蘭橈舉,水文開,競攜藤籠採蓮
  • 十月梅花書贈

    盧僎唐代〕君不見巴鄉氣候與華別,年年十月梅花發。上苑今應雪作花,寧知此地花為雪。自從遷播落黔巴,三見江上開新花
  • 山坡羊·驪山懷古

    張養浩元代〕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 * 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
    登永嘉綠嶂山原文_登永嘉綠嶂山的賞析_古詩文
  • 醉太平·寒食

    王元鼎元代〕聲聲啼乳鴉,生叫破韶華。夜深微雨潤堤沙,香風萬家。畫樓洗淨鴛鴦瓦,彩繩半濕鞦韆架。覺來紅日上窗紗,聽
    登永嘉綠嶂山原文_登永嘉綠嶂山的賞析_古詩文
  • 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

    韓愈唐代〕蒼蒼森八桂,茲地在湘南。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篸。戶多輸翠羽,家自種黃甘。遠勝登仙去,飛鸞不假驂。
  • 宿建德江

    孟浩然唐代〕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登永嘉綠嶂山原文_登永嘉綠嶂山的賞析_古詩文
登永嘉綠嶂山原文_登永嘉綠嶂山的賞析_古詩文